云伴读

【停课不停学】这个假期怎么过——“云伴读”不再让我“孤读” (3

2020-02-15  本文已影响0人  肃南205尚晓军

2月12日上午云伴读《论语》第一讲——何伟俊

今天,再次走进“云伴读”,引来了何伟俊主任导读的《论语》第一讲。《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着作之一,是一部记录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书。其中不少言论颇具哲理,闪烁着智慧的光芒。跟着何主任走进国学经典,是让我们了解论语里住着的那个孔子,学习他的教育智慧,感受他的人格魅力,成为更好的传道授业解惑者。《论语》中“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敏而好学,不耻下问。”“三人行,必有吾师焉”这是我感受最深的经典,并且在教育学生是常常用到。试想,这些话虽说出自2000多年前的孔子之口,但在今天对我们的学习仍有重要的指导意义。甚至还有很多经典,我们现在还没有用到。可见,这部著作思想之深远,传播精神之博大。

何主任的导读,让我们认识了真实《论语》,认识了率性的孔子,他真情流露,不迎合,不造作;认识了率真的孔子,他言行真爽,心底坦荡荡。孔子很注重言行一致、知行合一,子日: .  先行其言,而后从之;  敏于事而慎于言;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行动的人更接近上帝。从孔子的行为,我们可以感受到他的可爱人品和人格魅力。

孔子的生活哲理——“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

孔子的为人之道——“里仁为美”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

孔子的天下情怀——“ 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道 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修己以安人,修己以安百姓” ,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论语》如饭,最宜滋养”(梁启超)作为米饭,  《论语》里孔子留给我们后人的营养很丰富:

孔子的诗意人生——“仁者乐水, 智者乐山”“不义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

孔子的终身学习——“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土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孔子的教育智慧——“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循循然善诱人”“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孔子不仅智商高,情商更高。我心中的孔子不仅是一一个人品可贵的先贤,还是一个富有真情的“情圣,” 走进《论语》,通过张主任的导读和教学中的感悟、细细品味,一个活生生的人格高尚、聪明睿智、风趣幽默、终身好学的真情孔子,常常萦绕于我的脑际,永远留在了我们的心中。

2月12日下午云伴读《未来课程想象力》——徐莉

当前的理想课程是让孩子渡过这段特殊时期的煎熬,而不是让在线课程让他们觉得煎熬。无数的APP让孩子家长无法应对,特别是一些乡村孩子。那么,什么才是好的课程:只有兑现了许多承诺的价值,才是好的课程。那么,我们不要去强求家长和孩子必须去接受网络课程,过分的强调和强求会引起他们的反感,从而产生不良效果。

网络课程是目中无人,心中有人。这是来自疫区的徐莉老师以教育专家在一线告诉我们的,感谢她的导读。但面对这个特殊时期,我们要转变思想,用有效的手段控制家长和孩子来适应网络课程,尽量适应时代发展的趋势和近期疫情阶段的教育。

2月12日晚上云伴读《重新设计一所新学校》——唐晓勇

听了唐老师导读的《重新设计一所新学校》,我认为,我心目中的好学校应该是充满活力与智慧的教与学的统一体,它致力于帮助学生学会很好地运用自己的智力。好学校应该具有突出的团体文化特色。好学校是其学生及教师人格特征的体现。好学校强调人际交往。当然,好学校必须为学生及全体员工提供一个能够毫无担心地走在校园小道的环境,还必须创设一种氛围鼓励学生大胆地表明他们的观点,而不用担心遭到斥责或者诸如恐吓、装聋作哑、充耳不闻等等不公正的待遇。

唐晓勇老师导读的这本书是赵校长的治校之道的精华积累,通过导读,帮助我们开阔了眼界,看到了奇异之光,看到了希望。而听过导读后之后,它更让我们学着思考,在当前形势下,我们的学校应该怎样发展,作为教育者的我们自身又该何去何从。积极思考,产生想法,落实措施,检验效果,加以推广,师生受益。我思考,我行动,故我在。

2月13日上午云伴读《论语》第二讲——何伟俊

“学”而“第一”,是孔子学习哲学的风标。《论语》的第一个字是“学”,孔子人生的第一个字是“学”,人类命运的第一个字是“学”。学习,是人类第一-特征学习,是人生第一要务学习,是生活第一乐趣学习,是为师第一本领。孔子的学习,不只是学知识,更不是为考试;而是做人、 做事、做学问的统一,明理成人, “下学而上达”。

“居,吾语女。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好知不好学,其蔽也荡;好信不好学,其蔽也贼;好直不好学,其蔽也绞;好勇不好学,其蔽也乱:好刚不好学,其蔽也狂。  ”孔子所言“性相近,习相远”(性格相近。 通过学习区别就大了)理解,即使好品行,只有通过学而修,在行为中才能体现其价值,使用得当而产生正能量,过分或使用不当则产生负能量。你有良心,希望禾苗长得快点、高点,你可以施肥、除草,但施肥不可过度,更不可拔苗。就像有的老师、家长太负责、太“爱”孩子,因为没有遵循规律而教育,反而遏制了学生和孩子的成长和发展。好仁、好知、好信、好直、好勇、好刚,都需要学而明道以正确地使用它们,才能取得好的效果。学,就是明道、修正,就是去除蒙蔽。修道之谓教一-- -学以匡正人生:学以去蔽,学以醒悟,学以改过,学以趋善,学以正道,学以。,更理智,让生活、人生更加美好、幸福。

何主任的《论语》导读,总能让我们结合生活实际去理解孔子时代的教育。“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春秋时期,孔子在教学上有丰富的经验,常常与学生们一道研讨问题,给学生解决各种疑难问题,他鼓励学生培养很好的品德,深入钻研,提出“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学生赞扬孔子教学的耐心,孔子谦逊地说:“学而不厌,诲人不倦。”,这就是当下为师的我们要终身学习的意义和价值。

2月13日下午云伴读《寻找语文的可能性》——殷国雄

当下整本书阅读教学的问题:

一、重记忆和默写,少阅读和思考;二、时间少,任务重,教材选文的单篇教学和整本书读写教学的时间分配;三、学术权力和行政权力的指令来教学。公开课多,专家讲座多,理念多,实践少;四、整本书读写教学只要关注课堂,不关注教学管理,绩效分配,考试测评,学校管理等等;

整本书读写教学的原则:

一、读书、思考,写作相结合,缺一不可;二、教师一定要给学生明确扎实的抓手:进入文本的切口小、呈现的问题大;交流讨论要随时进行,"因为学生会遗忘、失去最初的阅读体验;三、关注学生的阅读体验,以多种方式解决他们的困;惑,满足其需求。

这是殷老师导读中提出的整本书教学当下所存在的问题及教学原则,并且殷老师在导读的过程中运用具体事列,深入浅出的为我们讲述了寻找语文的可能性。并且为我们总结了读书报告单的编写原则一、梳理故事情节,让学生仔细熟悉内容;二、对人物的行为原因进行分析,反对简单的黑白二分法;三、对人物前后变化的原因进行分析,对不同人物进行比较,分析相似和不同的原因;四、比较电影和原著不同,分析其改编是否更好还是不好;五、不要抒情泛滥:所谓他也是被迫,没办法。要有基本常识: 经济学和法学常识。不可侵犯他人财产和人身。

读书笔记的写作阐述观点:

一、要有依据要有逻辑真正内化读书所得;二、结合书中主题写自己真实生活的记叙文;三、改写剧本和表演个性化的理解和改编以表演的形式呈现读书。

文章修改:

一、写很多篇文章,不如把一篇文章好好修改;二、修改作文是个性化针对性让学生在修改不断熟悉写作原则逐渐内化教师要舍得花时间家长要舍得花时间;三、两个星期,我任教的两个班级,学生作文平均修改了四遍。

喜欢这样的导读课,跟着大师总能找到读书的意义,学会如何读书,如何走进文本。

2月13日晚上云伴读《为了学习的合作》——郑杰

合作学习中,教学的方法可分为两种,即直接教学与间接教学:同样,教学中要达成两个共识即大脑不是一张白纸,知识是主动建构的和在互动交往中,学生会学的更好;也要遵循三大要领:1.流程即合作学习的策略;2.礼貌即合作技能;3.规则即逻辑说理。合作学习可为N人组和夸组和全班。合作学习的四大运用场景,知识传递:互帮互助;促进理解:分享交流;任务学习:协同合作;及时反馈:评价激励。以及导师郑老师提供的五个关键词:技术、技能、能力、素养、信念,更了我们合作学习的更广的知识。

作为一名老师,我们要集多重角色于一身,既要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还要担当学习活动的指挥、决策、管理与参与者、仲裁者的责任,其难度可想而知。但在教育出现变革的这个大时代,我们要走进对我们成长有益的教育专著,努力成长,做最好的自己。感谢郑老师耐心细致的导读。

2月14日上午云伴读《教育:一场进惊人的旅行》——史金霞

前面无意中看到史金霞老师的这本书,看到了这样一段话:让自己成为大写的人《教育:一场惊人的旅行》一书,它记录的是史金霞作为一名教师、一个家长、一个人的成长史。作为一名教师,史金霞的成长历程很值得今天的教师们品味和深思。但由于这种借口,一直没能走进文本。

今天史老师的导读,让我更深的了解了史金霞老师读书学习、思考、实践,并最终成长为一名优秀教师的历程。她对教育的热爱、对语文教学孜孜不倦的探索和实践,加上极高的悟性,让我惊叹。原来,优秀并不是天生的,而是在成长的旅程中,付出了比别人百倍的努力,才去的今天的伟大成就。那么,同样作为教师的我们,难道不能以史老师为标杆,踏着她的足迹,在“逆行”中让自己强大起来吗?

史老师说:一个教师,不管是什么学科的教师,其首要的责任和最终的目的,不是授业、更不是考试,而是教育。一个教师是否能够成为一个真正的教师,首先要取决于她的学生观,如果在教师的头脑里,学生知识一个数字代码的话,他无论如何教育不出真正的人。这是多么强有力的表达。所以,我决心要走进史老师的这本书,去感悟生命这场惊人的旅行,教育这场惊人的旅行,来更好的充实自己。

2月14日下午云伴读《论语》第三讲——何伟俊

孔子的思想核心是“仁”和“礼” :他强调对人和蔼,仁慈,有教无类,但是拘泥于周礼,认为人应贵贱有序,所作所为都应该符合“礼”的要求.在这点上可以看出孔子虽是万世师表,但其思想也有较保守的成分,希望整个社会安定,回到那种小国寡民的社会.在当时混乱、纷争的时势是不受重视的,因为不符合当时历史的发展潮流,他的理论一直到汉武帝“独尊儒术”时才成为正统思想.。

(一)孔子的仁之心:构建心灵的港湾和精神的家园;(二)孔子的仁之道:仁心转化为外在的人道;(三)孔子再论孝之人道;“里仁为美”  ,并非住在想象中的美好世界里,玄思空谈,而是在为人处事的生活中,身体力行,用实际行为体现自己的住德修养和品德。孔子讲孝关键就是一个"敬”字,内心对父母真诚的敬爱,即是对长辈的仁爱之心。这就是我们心中的孔子,他的“孔语”理论是千百年来我们学习和奋斗的目标,也是中华民族千百年来所行走的礼仪指导。

2月14日晚上云伴读《诗人十四个》——黄晓丹

《诗人十四个》围绕“春天”意象与“沂青春”经验,用古诗词阐释伢友情、孤独、情欲、死亡、别离五种生命事件,渴求与接纳两种生命态度。全书根据这些主题分为七章,每章选择两个诗人,讲解其在这一主题下的文学样貌与诗人个人气质,并在两个诗人的对比中,呈现诗歌的不同解读,展现生命的矛盾性和可能性。

作者、导读教师黄晓丹,江苏无锡人,苏州大学古代文学硕士,师从罗时进教授;南开大学古代文学博士,师从叶嘉莹教授;加拿大麦吉尔大学联蝇合培养博士,师从方秀洁教授。任江南大学人文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黄教授从日本捐赠的物资标签开讲,引出古诗《绣袈裟衣缘》(长屋)山川异域,风月同天。寄诸佛子,共结来缘。为我们讲述了关于诗和人的长诗。作为诗歌门外汉,我收获的大概不是学术和理论方面的价值,而是些许关于诗歌的启蒙,也是一种关乎人生的近似“惊悦”的体验。黄教授的导读一半是诗,一半是人。诗歌的背后,是被具象化的诗人,这种具象来自作者的通感。斯人已去,我们无法真实的再现彼时的诗人,但在这来自生命的共通之中,诗与人的交融中,我们或许无法去对此间的共鸣留有怀疑。在此也感激坚守古典文学的学者们,感谢黄晓丹教授为我们打开的这扇通往古诗门。

2月15日上午云伴读《论语》第四讲——何伟俊

真人孔子,大师风范:

“毋意,毋必,毋固,毋我。”这是弟子们对孔子的旁观,他们从孔子的日常言行举止中观察感受到老师刻意的克己修为。做到“四毋”,不容易一不凭空臆测,不(要求别人) 绝对听从,不固执己见,不唯我独尊。根除这四种毛病需要很高修养,还要有很深的定力。孔子内心有一种自觉,时刻警醒自已要断绝这四种毛病,防止它们在自己身上发生;而不是自己已经完全做到留了。这“四毋”,其实是与他人相处时,考虑别人的感受,注意优化与别人的沟通,从而相互理解,相互助益,以友辅仁。孔子对师生关系的最高境界就是“教学相长”。

自知者明,自省者进:

子贡认为孔子的聪明和多能是天赋,而孔子却认为自己的才能是实践操作中,锻炼出来的,就是“学而时习之”出来的,他说过“无非生而知之,好古,敏以求之者也。”孔子的生活智慧在于既素位而行,又学而不舍,不断进取“下学而上达”。孔子一生,可谓终身学习改变命运的典范。孔子作为后世称为的至圣先师,其生活细节中体现的守礼敬人等内在修养,更具有和蔼可亲、耳濡目染的生活气息。这样的行为,既是孔子仁心的自然流露,又是默默无闻给弟子们以身教。《论语》里以“子”开头的章节,大多是弟子们对孔子言行、表现的描述和思.想、观点的判断,由此感受、领悟老师的人品和智慧,表现老师的言行一致和身体力行,也是向老师学习。弟子们不仅听孔子的言传,同时注重体悟老师的身教。当然,孔子的身教不是故意的、有意的,而是他心性和仁心的自然流露。孔子的“循循然善诱人”体现在其一-言一行之中,弟子们佩服、尊敬他,“亲其师,信其道”,自愿向老师学习以提升自己的德才和境界。

激励弟子,自强不息

子日:“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譬如平地,虽覆一-篑,进,吾往也。”我们可以想象,孔子深情地面对弟子们,娓娓道来,似乎掏出心窝,希望引起弟子们的共鸣,引发他们的思考,激发他们的进取心。这就是“循循然善诱人”的夫子形象。这番话的关键字是“吾”,孔子强调人的主观能动性,说:“君子求诸己”“我欲仁,斯仁至矣”。“止”,是自己止:“往”,是自己往;进退由己不由人。学与不学在于你自己,修养不修养在于你自己。成败由己不由人,只要思想不滑坡,办法总比困难多。“苗而不秀者有矣夫!秀而不实者有矣夫! ”孔子说:“庄稼长成了苗但不开花吐穗,有这样的情况啊!庄稼开花吐穗了但不结果实,也有这种情况啊!”接着上面主动进取的话题,孔子以庄稼成长成熟的过程,比喻半途而废者不能成功。人的成长,好比从苗到秀到果实。这个过程,自己坚持不懈,进取不止,方能果实累累孔子作为老师诲人不倦,不断激励弟子们发奋图强、勇往直前,真是用心良苦令人敬佩!其实,他这样不知疲倦、持之以恒地引导弟子们,本身就是终身不辍、坚忍不拔的典范。

“后生可畏”是孔子对弟子们的期待和心愿,作为老师总希望“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但是“后生”总能“可畏”吗?“后生”如何才能“可畏”?这就照应了前面孔子对弟子们的引导: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有了“吾往也”“其进也”的不断努力进取,人的修养才会不断提升生命的质量才能越来越高。“后生可畏”,必须生命不息、奋斗不止,否则只能“四十、五十无闻”而“不足畏也”孔子期待弟子们“后生可畏”,又提醒他们自强不息而不可前功尽弃。孔子对弟子们的谆谆教诲,实在令人感动和敬佩。孔子教诲、引导弟子们的话可谓肺腑之言,如春风化雨深入浅出、循循善诱、引人深思,如此真心诚意、诲人不倦,令人敬仰。

夫子风采——川上大人:诗意、历史、思想融合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逝者”中的历史。所有的"逝者”,,都像流水。逝,消逝、向前。有消逝,就有来源。这水来自哪里,到哪里去。这逝者,是眼前的水,也是宇宙、生命、万物的流动和变迁。它们既在,又不在;在眼前流着、流过,又流向远方,不知所终。这是一种深沉、苍茫的历史感一一这样 的不停逝去,这样的不舍昼夜,让人情何以堪。

孔子遇山水必观,用水的特征表示多种仁德,表达对人生的理解。上善若水,水滋养万物,包容万物,荡涤万物,水是仁慈的。水活泼灵动,启人思考,给人以智慧。山,沉稳宽厚,内蕴金石,外秀林木,贡献万物,恰似仁厚的长者。智仁者乐山水,昭示着天人合一的思维。乐于山水,是乐于山水之精神,是化山水之精神为我之精神。是谓“人法地’,效法大地以豁达自身的胸怀,修养自身的性情,与天地精神共往来。这是孔子屹立于大地的永垂不朽的形象和风采。

2月15日下午云伴读《我们正在办一所“反常识”的学生》——邱华国

在一丘校长的导读中,我了解到了未来“反常识”的学校,这所学校是我们每个人都向往走进的地方。它是理想型学校,即守常识、不应试、重素质、有规模、中成本。这样的学校体现“五育并举”,提倡每一个学生都重要;每一个孩子对这个家庭来说,就是100%。“五育并举”即以动健体(身) : "健我”——在互动中“强我”;以劳(智)获益(物) :"养我-——在互惠中"益我”;以美移情(感) : "悦我”——在互创中“越我”;以德修身(心):“去我"——在互法中“大我”。“五育并举”是关于幸福的常识。

如何让教育反常识,一丘校长提出以下观念。1.教育目的:快乐有感,幸福可期;2.阅读文化:读了再说,足时足量;3.课程教学:励长带短,助生自助;4.空间融合:线上线下,家校无界;5.综合评价:真实毕业,素质升学。

很喜欢邱校长所讲:没有阅读,就没有真正的学校。如今,支持阅读,是一种人道主义行为。讲阅读做为学校发展,学生成长的重中之重。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孩子的语文素养,才能真正的提高国民素质。

读书五有:有好书、有时间、有方法、有伙伴、有共识。

“一丘”校长的导读,进一步加深了我对“反常识”学校的理解。也更加迫切看到真正的未来学校。未来已来,不请自来,让我们携手并进,共创未来理想学校。

2月15日晚上云伴读《教育》——邱华国

这节课是教师“云伴读”最后一节课,有点不舍。一丘校长总是给我们带来新的思考,新的教育理念。邱校长说“教育既是成长”“人始终是未完成的”“儿童的生长需要自有节律”“因材施教”。是啊,我们的教育该回到原点,这是为了自己的幸福,不是为了别人的幸福。学校,应该是舞台,而不是擂台。说“长”话“短”,离开了鲜活的“励长带短”的过程,谈“全面发展”、“核心素养”,是虚化的教育。让我们寻找教育本真,回归教育本真,期待你我一起努力!

结语:在这个疫情肆虐,宅家足不出户的日子,“云伴读”为了让校长、老师、学生不再“孤读”,请35位名家、名校长用17天时间导读了36本好书。让122016人次受益,这是何等的大爱。我是其中一员,17天,参与了所有的课程并对每一堂课都进行了打卡。“阅读有伴,彼此照亮”。这场历时17天的伴读,使我跟着大师接受了最先进的教育理念,看到了大师之所以成为大师的成长历程。未来不远,就在现在。课程虽然结束了,但我们才刚刚起步,刚刚走在路上。明天,就在明天,我将会慢慢“消化“”大师们带给我的精神食粮,将它装进我的脑袋。以未来教育为目标,怀抱希望,坚强勇敢迈步,走向美好的明天。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