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喝的讲究文学与美食美食

吃好了再谈人生

2017-05-28  本文已影响0人  明若晓仪

        又值端午节,口舌腹胃最思乡,逢年过节,人们都惦记着回家,回家之前的味蕾就已经蠢蠢欲动了。游子回家,宛如倦鸟归巢,家里的厨房,有凡尘俗世最热切的寄望,亲人亲手烹制的熟悉味道的饭菜对胃是一种最熨贴、最质朴的抚慰。吃了家里最想念的饭菜,幸福感和归属感就有了,家的味道也就有了。当远离故土,最深的乡愁,就是舌尖上阔别的旧味。食物带给我们的记忆也许一生之久的,它复刻在脑海中的,是那个地方,那张桌子,那个人,以及那时的自己。

        美味有直抵人心的力量,美食是能提升幸福感最快的东西,所以说食物也是一种情感的寄托,说食物料理着我们的人生有一定道理。有人一日三餐料理着你的生活,是俗世里深切的关爱,当你又饿又冷,有一碗热汤面在锅里氤氲等你这就是幸福,吃好了再谈人生就有了底气。一个家倘若在吃上马虎将就了,就是其他地方再讲究,日子总觉得过得寡淡无味,有些缺憾。

       也许我们心里都会放着一样东西,有的人一早就发现了,有的人发现的晚一些,还有的人可能一辈子也没发现。我们为它费劲心思而乐此不疲、心甘情愿,因为心心念念,所以心无旁骛,这就是热爱。对于下厨房做美食的热爱我是近年才发现的。光吃不做的人,可能无法真正感知到食材的温度与灵气。近来看汪曾祺的《食事》,每个小故事都散发着自然抚慰的温暖气息,他说“黄油饼是甜的,混着的眼泪是咸的 。就像人生,往往交织着复杂而美好的味道”,其中《端午的鸭蛋》将故乡情寄予对家乡高邮鸭蛋的描述上,看他的文章,勾起对亲人对故乡的怀念,不管走到哪儿,家乡的味道总会魂牵梦绕。也许哪天你想妈妈包的饺子,或者爸爸炒的肝尖,又或者你家附近的小餐馆做的一道菜,那就表明你想家了,没错,胃知乡愁……

       我的家乡有一道著名的菜,叫米粉肉,以前,只有每到过年的时候,家家户户才会做,那是过年时的一道大菜。那种香气四溢、肥而不腻、酱香浓郁、唇齿留香一直让人难以忘怀。那时,母亲做的米粉肉是我们的最爱,如今,我们虽已离开家乡,母亲也已经离去,但做米粉肉的传统一直沿袭下来,母亲还在的时候,我的先生和母亲学了蒸米粉肉,所以每到过年家里还会做米粉肉,因为这种香气是家的味道,不仅满足肠胃,更温暖心灵……

       以前父亲在的时候,做的一道“油爆鳝鱼丝”,至今唇齿留香,在我们姐弟心目中,这是个无人能超越的绝妙味道,家里平时都是母亲做饭,父亲只是过年过节时才会给大家炒一次菜,但是这偶一为之,就能抓住大家的胃。

        父亲对《周易》颇有研究,周易的两仪(即阴阳理论)哺育了我国的中医学说,而祖国的“药食同源”学说,又哺育了华夏饮食文化的结构序化,所以作为中医的父亲对中国饮食文化颇有自己的心得。直到今天,他以前医好的病人好多人都怀念他,父亲的那些别人口中相传的妙手回春的传奇案例,给许多濒临崩溃的家庭夺回了希望,那种成就足以让人崇拜——无论是治病还是厨艺、还是其他,只要他做的都做到极致。父亲一生能心无旁骛地钻研医术、给病人专心致志地看病,得益于我的母亲,我的母亲一生把父亲照顾得很好,因为父亲的胃不是太好,一日三餐母亲除了给全家老小做好外,还要单独给父亲做饭,几十年如一日,从不嫌麻烦,所以,在我们家,做好饭是一件特别重要的事。直到今天,我们姐弟六人都成家了,我们都懂得厨房里有人生的大况味,有烟火气的家,才令人安心。

        厨房里真心烹制的,不仅是美食,还有爱和亲情,所以食物才会唇齿留香,才会余味袅袅。吃好了,才会抚慰了胃,也抚慰了心。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