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人闲文!傅申1980。简书新人公益助力群理事会·迎新班精选

哲思||欲望的背后是恐惧,越获得越怕失去

2021-12-09  本文已影响0人  玩物明志的少年

哲思 推荐编辑:四为堂主人

推荐理由:

欲望的背后是恐惧,越获得越怕失去。作者从我们熟悉的生活画面切入,通过家庭、职场、股市、官场四个场景揭示了欲望和恐惧的关系,进而引申到人类生存和幸福感知的层面,最后引用弘一法师的观点,“一念放下,万般从容”点悟人生,主题鲜明,主线清晰,文笔紧凑,值得推荐!


前言:

跳不出周卫英老师的《今日感悟(三十四)》文,再挖一个话题。

文中有一句话:贪婪源于恐惧,贪婪不是上进心,而是一种严重的恐惧心。

我不解,贪婪和恐惧原是人性的两种极端对立,为何又说贪婪背后是恐惧呢?

周老师回复:“自己慢慢悟,就会明白。”

于是我只好自己慢慢领悟。

自己挖坑自己跳,再自己埋上,我就是那个自嗨的少年。以下行文。


最早认知贪婪和恐惧这组词是在大学投资课上,股市的魔性正是因为人性的贪婪和恐惧而惊心动魄,无论高峰的狂欢还是低谷的残忍,都能把这两个词体现的淋漓尽致。以至于我们耳熟能详的巴菲特名言:“在别人贪婪时恐惧,在别人恐惧时贪婪。”

所以在投资市场上,我们曾一度把这两个词分得极其明确。后来才懂得,唯有用极致的理性和逆向思维去看清人性的挣扎,用长期主义去化解人性的弱点,慢慢悟出投资的真谛。

查理·芒格《穷查理宝典》

细细思考,贪婪的背后是恐惧,这话确是成立的。在股市最低谷,人性的恐惧,正是因为对投资市场的不可知性,因为人类的非理性,因为害怕失去。所以才会有“无所欲则无所惧”的说法。

想得到就会在意失去,便会心生恐惧。恐惧的背后是无知,是无明。

现实生活中也是如此,我们为人父母,总希望自己家的孩子比别人家的优秀,所以时时刻刻盯着孩子的缺点,却忽略孩子的优点和努力,稍有差池便横加责骂。我们作为领导对下属的工作不满意,总是指手画脚,弄得自己勃然大怒,下属也不知所措。这些现象,看起来是气势凌人,其实都是因为内心的恐惧。

历史上那么多贪官污吏落马,他们是贪婪还是恐惧?和珅刚上任时也是为官清明,官职卑微,为了保住自己的乌纱帽,不得不收受贿赂,于是授人以把柄,必受制于人,从小贪到巨贪,得到的越多,内心越是恐惧,终究难洗清白之身。

反过来说也成立,恐惧的结果是贪婪。

什么是恐惧?恐惧是内心的不安全感,这种不安全感便会滋生出小我。小我为了获得认同,总试图抓取一些物质,来填补内心的不安全感,于是就产生了欲望,抓取的东西越来越多,便越来越害怕失去,于是便演化成贪婪。

艾克哈利·托利《当下的力量》

生死的话题长盛不衰,为何人类对死亡如此恐惧?根据进化论的观点,物种都有求生和进化的本能,正因为此,从古至今,各种长寿的科研从来就没有停止过。甚至为了人类物种的进化和传承,不惜破坏生态环境,打破人与自然的生存之道,造成其他物种的加速灭绝。这些正是人类贪婪的本性所致。而这也并没有削减人类生存危机,反而制造了更多世界末日的恐慌。

就像幸福,我们一直在追寻幸福,什么是幸福?有人说有钱才能谈幸福。有钱人幸福了吗?曾经我们只想有一份稳定的工作,有一个小家,安居乐业。但是看见别人家的孩子上了私立贵族学校,看见别人加薪升职,看见别人买了第二套房子和豪华的车子。我们担心孩子一开始就输在起跑线上,担心社交圈里低人一等,担心工作朝不保夕。我们因为害怕失去,只能更加努力,欲望也越来越大,压力也越来越大,最后没有幸福,只剩下焦虑。

李善友创办酷6网之前就在摩托罗拉,搜狐这样的大公司任职,后来把酷六网带上市,后离职,即便这样的成功也没有让他意识到人生的意义,直到成立混沌大学,站在讲台上,才发现自己的使命。之前听李善友老师在混沌课《理念世界》的课,他这样总结自己的过去,“欲望的背后是恐惧,越获得越怕失去;外在的拥有,难抵内心的缺失。遥远的真心,正确的等待,人生皆有意义,使命终将降临。”

李善友《理念世界》课

老子《道德经》上说:吾所以有大患者,为吾有身,及吾无身,吾有何患。故贵以身为天下,若可寄天下。爱以身为天下,若可托天下。”

也是强调如果我们只是自我之身,便会有宠辱之惊,若是天下之身,便可托天下了。

弘一法师《放下》

弘一法师说,“一念放下,万般从容”,如果我们舍弃小我,放下执念,将我融入天下使命,方才无欲无惧。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