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文章没有可读性的分析

2023-03-02  本文已影响0人  读写缘

坚持日更这么长时间,发现只是一个人的“狂欢”,文章阅读量低,内容没有可读性。细思量还是语言重复啰嗦,内容单调乏味。

究其原因主要是读书太少,积累的词语不多。经常写作时,为了想说清楚会反复描述,其实表达的是一个意思,看起来篇幅长,实质内容空洞,没有丰富的词汇,优美的话语吸引读者。

其次是文章只是自说自话,不利大众。存在标题不吸引人、内容所涉及的知识层次对于读者没有使用价值,当然没人关注和阅读,更不会点赞和评论。

那么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呢?

首先是多读书,读好书。只有博览群书,让自己的大脑汇聚更多知识信息,写作时才有好思想。阅读主要选择名著,汲取内容精华,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写出来的内容不至于简单直白。

其次是写文章时多考虑“利他”。不要一吐为快,多想一想读者的读后感。在确定写作主题和内容时,放弃“小我”思想,尽量不用第一人称“我”去写文章,而要从“大我”的大众意识中与读者产生共鸣。

第三是写完一篇文章不要急于发布。写完不等于写好,而是反复去修改,认真检查是否有错别字、标点符号是否正确。再斟酌用词用语是否恰当合理,有无啰嗦表述和重复词语。最后以旁观者的心态考虑文章发布后的效应。

写作是大脑信息的输出,需要源源不断的知识输入供应输出需求。阅读是一种输入方式,最好的效果应该是学以致用。在阅读时抄写优美的语句做积累,背诵名人语录加以理解,便于写作时信手拈来,让文章达到美化词语,吸引读者,赢得称赞。

总之,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只有多读多抄写,多背多积累,知识是学不完用不尽的,文章才能越写越有“味”。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