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帷幕》丨波洛的最后一案
《帷幕》是阿加莎.克里斯蒂侦探推理小说波洛系列的最后一部作品。
故事发生的地点,在斯泰尔斯庄园,也就是作者第一部作品《斯泰尔斯庄园奇案》的案件发生地。几十年之后,当黑斯廷斯上尉收到老朋友赫尔克里·波罗邀请他前来斯泰尔斯庄园和他一起度假的信件时,便不假思索地遵从了老朋友的意愿,立即动身前往庄园,尤其是当他在信中得知他的小女儿朱迪斯也在斯泰尔斯庄园时,就更不会犹豫了。
重温旧地自然会令上尉感慨万分,尤其是当时见面的两人还依旧年轻,而如今都已步入老年。第二章的一开始,就有这么一句话——在我看来,没有什么比岁月流逝对人的摧残更令人难过了。令黑斯廷斯上尉没有想到的是,他见到的波罗不再是意气奋发,精神矍铄的老朋友波洛了。而是一位因关节炎而几乎瘫痪,只能依靠轮椅四处走动,进出都需要人伺候的垂垂老者。除了波洛先生那一双一如既往,精明而闪亮的眼睛。
更令他没有想到的是,波洛先生来此的真正目的根本不是度假,而是来追捕一个杀人犯,一个行动诡异,极为谨慎,却又杀人不眨眼的凶手X!而邀请黑斯廷斯上尉来此,也是因为此时的波罗行动不便,但头脑很灵活,所以,他需要值得信任的朋友来为他完成追捕行动中的机动部分。
在黑斯廷斯上尉看来,这样一座庄园,里面住的几位客人看起来也都不像杀人犯,再说多年前这里曾经发生过凶杀案,凶手又怎么可能来到一座已经有发生过凶案的“凶宅”来再次犯案呢?会不会是波洛先生弄错了?
一向冷静的波洛先生,此时给黑斯廷斯上尉拿出了一叠材料,这些材料包含了五个陈年旧案。分别是艾泽灵顿案、夏普尔小姐案、里格斯案、布拉德利案和里奇菲尔德案。这五起陈年旧案,在外人看来毫无关联,也没有任何相似之处。这让黑斯廷斯上尉更是一头雾水,不明就里。
但睿智的波洛先生向他说了这么一番话:“这么说吧,有某个人——我们暂且成为X。在这几个案子中,X显然没有任何要杀掉受害者的动机。根据我的调查,其中一个案件发生时,X离案发现场至少有两百英里的距离。不过我还是要告诉你:X跟艾泽灵顿的关系很好;X曾一度跟里格斯夫妇住在同一个村庄;X认识布拉德利太太;我有一张X与弗里达·克雷一起逛街的照片,而且当老马修·里奇菲尔德死亡时X就在附近……”
同时,波洛先生明确地告诉黑斯廷斯上尉,那个X此时此刻,就住在斯泰尔斯庄园里!但让黑斯廷斯上尉有些恼怒和无法理解的是,波罗并不打算告诉他,X究竟是谁!
为什么会这样?黑斯廷斯上尉显然对波洛先生的解释不以为然——黑斯廷斯太不善于隐藏内心的想法了,如果明确告诉了你谁是X,那么接下来的调查将会打草惊蛇,前功尽弃!
读到这里,我终于明白,波洛先生之所以能够破解一个个疑难杂案,就是因为他喜怒不形于色,将一切都隐藏在自己的大脑里,所以别人永远也不可能得知波洛先生的想法,而这是一名优秀的侦探必备的素质。当然,我更佩服的是作者本人,是她敏锐的头脑塑造了这样一个在文学史上熠熠生辉的神探形象,和柯南道尔爵士笔下的福尔摩斯一样,成为精明、睿智、有洞察力的代名词。
全书包括后记,总共二十章。而后记部分,在波洛先生去世之后,写给老朋友黑斯廷斯上尉的一封长信,最终向读者揭开了一直埋藏在读者心里的谜团。波洛先生最终因为破获了这最后一案而不留遗憾地离开了人世。
看到第十七章的最后,当作者写到“当科蒂斯来照顾他主人的时候,发现主人已经去世了”时,我不知怎的,鼻子忽然一酸,仿佛听到的是我身边熟悉的人的忽然离去那样令人伤心。
我想,作者阿加莎·克里斯蒂真够狠心,为什么不让笔下这一如此鲜活,如此受人欢迎的人物长久地活下去?这样一来,我们就可以看到作者以波洛的名义所写的更多的作品了。
但当我明确看到作者的生卒年月和本书的成书时间,我终于明白作者为何要如此安排。
作者去世于1976年,而这篇小说发表于1975年,也就是作者去世的前一年。这也就意味着,即便作者想要波洛先生长久地活在作品中,但这也是几乎不可能的事情了。所以,在自己去世之前,将这位深受读者喜爱的文学形象也让其寿终正寝,这也应该是作者的高明之处。
虽然难过,但我的心里还存有一丝安慰,因为我庆幸,还有关于波洛先生探案的作品还没有拜读,那么,波洛先生在我心里可以继续存活下去,直到我忘记了《帷幕》这令人伤心的结局。
《帷幕》人物关系图无戒365极限挑战营 第202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