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商隐七律脉络浅析一百零一
柳
李商隐
江南江北雪初消,漠漠轻黄惹嫩条。
灞岸已攀行客手,楚宫先骋舞姬腰。
清明带雨临官道,晚日含风拂野桥。
如线如丝正牵恨,王孙归路一何遥。
【注解】
1. 漠漠:密布貌;布列貌。《西京杂记》卷四:“阶草漠漠,白日迟迟。”晋陆机:“廛里一何盛,街巷纷漠漠。”唐许浑诗:“绕壁旧诗尘漠漠,对窗寒竹雨潇潇。”宋欧阳修诗:“晋水今入并州里,稻花漠漠浇平田。”
2. 轻黄:鹅黄,淡黄。宋欧阳修诗之一:“中渡桥边十里堤,寒蝉落尽柳条衰。年年塞下春风晚,谁见轻黄弄色时。”
3. 行客:过客;旅客。《淮南子·精神训》:“是故视珍宝珠玉犹砾石也,视至尊穷宠犹行客也。”高诱注:“行客,犹行路过客。”明王廷相诗:“巴东秋气早,行客已悽悽。”
4. 舞姬腰:细腰。《墨子·兼爱中》:“昔者,楚灵王好士细要,故灵王之臣皆以一饭为节。”南朝陈徐陵:“楚王宫内无不推其细腰。”
5. 清明:节气名。公历四月四、五或六日。我国有清明节踏青、扫墓的习俗。《逸周书·周月》:“春三月中气,惊蛰,春分,清明。”朱右曾校释引孔颖达曰:“清明,谓物生清净明洁。”
6. 官道:公家修筑的道路;大路。唐白居易诗:“官道柳阴阴,行宫花漠漠。”元关汉卿第二折:“儿也!就在这官道旁边,敢将你来冻杀也。”
7. 晚日:夕阳。唐刘长卿诗:“晚日归千骑,秋风合五兵。”唐元稹诗:“晴霞畏欲散,晚日愁将堕。”唐吴筠诗:“秋天已晴朗,晚日更澄霁。”
8. 王孙:王的子孙。后泛指贵族子弟。《左传·哀公十六年》:“王孙若安靖楚国,匡正王室,而后庇焉。启之愿也。”《楚辞·淮南小山〈招隐士〉》:“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
简译:
江南和江北的冬雪刚刚消融,到处便能看到,鹅黄之色染上了柳树那细嫩的枝条。
灞桥岸边的柳枝开始折入旅客的手中,楚宫中的柳枝也最先扭起了像舞姬一样的细腰。
清明的驿道上,她带雨而立,就像含泪诉说离别之情;黄昏的野桥边,她在风中轻轻地摇摆,仿佛在挥手和我告别。
那如线如丝的枝条,正牵挂着对游子的思念呀,王孙这一去怕是归期迢迢啊。
脉络浅析:
这是一首咏柳的诗,借对一路所见之柳的描写,表达了自己离开京城,羁旅漂泊,不知何时能够归返的愁苦之情。
首联上句点明时间和地点,“雪初消”初春也,“江南江北”双关自己从江北去江南。下句写所见,嫩条惹轻黄,“惹”字传神。
颔联写灞岸和楚宫之柳。上句写“灞岸”柳,呼应上联的“江北”,使用了“折柳”的典故,双关自己从离别京城。下句写“楚宫”柳,呼应上联的“江南”,使用了“楚宫细腰”的典故,表达了对皇上沉于享乐的愤懑之心。
颈联写驿道和野桥之柳。“清明”和“晚日”,双关了旅途已经三个多月了,因为首联是“雪初融”的初春,这里是“清明”的暮春了。“带雨临官道”和“含风拂桥”,一方面表达了羁旅中的思乡之情,一方面双关了在羁旅中的艰苦和孤独。
尾联扣回首联的“嫩条”,用王孙代指自己,李商隐曾自称与唐朝的皇族同宗。表达了“王孙归不归”,“君问归期未有期”的离恨和愁苦之情。
整首诗使用了比喻、双关和典故的修辞手法,前后遥相呼应,而且几乎是句句双关,婉转地表达了自己羁旅漂泊,不知何时能够归返的愁苦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