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苦趁早
有人说,一个人一生的苦难恒定的,区别只是来的早晚而已。是的,无论选择怎样的道路,无论你怎么去走,该是自己的就不必逃避,正面迎上去面对就行了。如果有退路的时候,你就选择容易的路去走,那么到最后,后面的路只会越走越难走。
张爱玲说,出名要趁早。我说,人是吃苦要趁早。吃苦这件事本身究竟有没有意义?我不清楚。但是苦却是一定的,只是你要选择在什么时候吃?又要怎样去吃而已?
有些道理,在初次听到的时候,也觉得没什么了不得的,反倒还会去想——那么简单的事,好像谁不知道一样——不过,在有了一些阅历之后,才会回头去想:天,那时候的人也真是太聪明了吧。我们今天和几千年前的人,居然都是有着一样的心理呢!
不要想着自己有多聪明,也不要觉得自己比别人有那些特殊的,“我”跟别人除了在长相上一些差异以外,其它可能都是一样。有很多事情不想去做,或没做好,或是就想找个简单的方法,亦或者可不可能过一会就不用再去做了。也就是这样一些心理,最终反倒耽误了自己很多时间。
人与人的距离是怎样拉开的?就算把一个人的天赋也算内,相对那些天赋异禀的人,他们在某方面有特殊才能,如果没有经历后天很好的锻炼,也会在时光中磨灭那些天资的。之所以新闻会特地选择这样的事例去报道,就是因为这样的人非常稀少,而有的还会夸大其词去达到传播效果。根本的原因却是,人们都喜欢听(看)那些自己做不到的,而别人又能轻易就做到的事,又尤其是带有一些传奇色彩的人。最好的那类故事,就是跟自己比较近,容易把自己代入其中的那种。
从上面粗略地的分析就可以得出,人都是有惰性的,能够花最少的力气就能做到事情,或者直接不用劳动就能得到的就最好了。所以,在现实中我们可以见到的,比较多的都是一些投机取巧、偷奸耍滑的,能少做就尽可能少做。
一个人除了天赋,其余就是靠努力。在奥运会的竞技场场上,我们看到的那些人,他们都是从世界各国挑选出来杰出代表,除了他们自身具有的特殊资质外,还有平常训练的超强训练,都会使我们普通人为之咋舌的。这真应了那句:世上最可怕的事,就是比你优秀的人还比你努力。
如果想要跟人拉开一段距离,首先需要的就是在时间上的投入,当你投入足够多了之后,你就和普通人渐渐拉开了一点距离。这个阶段可以理解为,我们一定要下的笨功夫,这只能算是初期的合格了。如果还想做到优良的位置,这个阶段就需要解决一些日常的一些问题,在经历了这个时间段后,你又会上到一个新台阶。
一个人想要从一般做到优秀是比较容易的,而如果想要从优秀到顶尖,那这个过程就是十分漫长了,也是十分熬煎人的。如果要用数字来表示的话,从20分到90分是稍微努力一下就可以,也是大部分人可以做到的。但是要从90到100,这就需要一些天资,而且这比前一个过程所花的精力也是数量级上的提升。当然,对大部分人,到90分已经够了。
当你觉得难的时候,别人也一样会觉得难。只要你还能坚持下去,你和别人拉开距离就会拉开。如果我们一直都是在低层次去和别人竞争,那是很耗时间,同时也不会有什么成绩产生。
“成功的路上并不拥挤”,说的也是最后淘汰剩下来的人并不会很多。而相对来说,只有那些难走的路才是有价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