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忆我的母亲》创意教学设计
《回忆我的母亲》创意教学设计
10月12日晚八至九点,初语班第23组来自山西、广西、河南、江西等地老师相聚云端,就《回忆我的母亲》这篇回忆性散文进行了深入的探讨,最后落实到本文的创意教学设计,大家提出了较好的思路,现根据大家的研讨结果,定稿如下:
任务一:感受母亲的品格
1.本文是一篇回忆录。课文回忆了母亲的哪些事情?表现了母亲的哪些品格?请默读课文,用笔圈点勾画,填写下面表格。
![](https://img.haomeiwen.com/i26006345/27fed3e4469a3c1d.png)
2.“我”的母亲是个好劳动,列出相关的语段?体会母亲的品格。
列出相关的语段,思考:“母亲是个好劳动”一句,“好”在哪里?(PPT出示)
例:母亲是个好劳动。从我记忆时起,总是天不亮就起床。全家二十多口人,妇女们轮班煮饭,轮到就煮一年。母亲把饭煮了,还要种田,种菜,喂猪,养蚕,纺棉花。因为她身体高大结实,还能挑水挑粪。
点拨:找出关键词语进行品读。
明确:“总是”可见起床早是长期的、一贯的;“煮饭,种田,种菜,喂猪,养蚕,纺棉花”劳动内容多,会干的活多;“挑水挑粪”说明劳动强度大。
任务二:探究母亲对我的影响
1.说一说你对朱德有哪些了解?
预设:“八一”南昌起义的领导人,八路军总司令,参加二万五千里长征,新中国十大元帅之一。
PPT补充:
朱德(1886--1976),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早年加入同盟会,参加了辛亥革命。192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7年参加了南昌起义。次年,他率领一部分队伍开赴井冈山,与毛泽东会师。1930年起任中国工农红军总司令。1934年10月,参加长征。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任八路军总司令。新中国成立后,当选国家副主席,人民解放军总司令。
2.朱德的成长与他母亲的教育有关系吗?
请再读3一13节,画出母亲对“我”影响的语句,
并对句中的词语进行批注。
示例一:让“我”学会劳动。
第5节:我到四五岁时就很自然地在旁边帮她的忙,到八九岁时就不但能挑能背,还会种地了。
批注:“自然”指不勉强。朱德四五岁就习惯性地帮母亲劳动,可见母亲的勤劳对他影响之大。
示例二:是“我”反抗压迫的启蒙者。
第8节:母亲沉痛的三言两语的诉说以及我亲眼见到的许多不平事实,启发了我幼年时期反抗压迫追求光明的思想,使我决心寻找新的生活。
批注:“启发”,可见母亲反对地主豪绅的欺压行为对我的影响。
示例三:理解“我”的正义行为。
第10节:我决心瞒着母亲离开家乡,远走云南,参加新军和同盟会。我到云南后,从家信中知道,我母亲对我这一举动不但不反对,还给我许多慰勉。
批注:“瞒”是怕母亲不同意、舍不得,会责骂自己。“慰勉”,表现母亲对儿子的理解、对革命的支持。
明确:通过列举具体事例中的重要词语,体现母亲对“我”的教育和影响。
任务三 歌颂母亲伟大人格
1、请同学们为作者的母亲撰写颁奖词或墓志铭(二选一)
给出颁奖词和墓志铭的基本结构和写作技巧:
写颁奖词:首先,要概括人物事迹,反映人物性格。其次,要对人物事件的积极意义进行阐述,点明其精神实质所在。最后,还可饱含真情地对人物进行赞美,表达敬意,并可发出号召。一般情况下,颁奖词的语言要适当地采用修辞与多变的句式使其生动形象。
墓志铭:作为一种纪念逝者的方式,常常由标题、正文和落款三部分组成。标题一般由逝者姓名和文种名组成,例如《柳子厚墓志铭》。而墓志铭的正文通常由三个方面组成,一是简单概括介绍逝者的主要生平经历;二是评价逝者主要的成就业绩及其社会价值;三是要写出立碑的意义,同时对逝者的不幸逝去表示哀悼之情。落款则需要注明立碑的单位名称、撰文者姓名,同时署上成文日期。
2、展示与评价
(1)以小组为单位将自己创作的颁奖词或墓志铭进行展示。
(2)对学生作品进行点评,提出建议。
写作评价反馈表
![](https://img.haomeiwen.com/i26006345/0b5a7b3c157b299b.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