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回到古代
说起也是汗颜,上学时候没有认真拜读苏轼的作品,都说苏轼可以算得上十大诗人之首,也许在我的浅显知识库中“李杜”更胜一筹,那应该是我没有认真了解这些大文豪的毕生经历,今日拜读部分《东坡传》,仅从今日拜读的内容可以发现苏轼年幼时的刻苦和苏轼母亲对他的教育方式值得当下的我们竖起大拇指,那个时候行千里路都需要数月的时代,成为一个人人皆知的大文豪那必然是付出了常人无法承受的苦,在没有百度,没有电脑,没有先进通讯工具的时代,所有的笔墨都是靠自己不厌其烦,孜孜不倦地一遍又一遍拜读先辈的文献来丰富自己,从文献中找豁达的心态,不管身处何方,不管什么境遇都能从中找到乐观积极向上的方向,从而为现在的我们留下流芳千古的宝藏级文献。这不仅是苏轼当时的心境,更是激励后人,不管当下遇到了什么困难,换一个方式去寻找它潜在的优势不失是放过自己,更是成就自己。
假如回到古代,只有门前一亩三分地,没有手机,电脑,火车,汽车,飞机……我们会怎样,也许会很惬意,因为仅剩下了人文素养,没有高强度的节奏,没有一年更比一年激励的竞争,没有攀比,没有压力,人的意义仅仅是比低级动物高级的人,日出而作,日入而息……科技发展如果可以退步,希望退步到没有电子产品的时代,现在的人们一方面享受科技的便利,另一方面受到科技的毒害,我个人认为弊大于利,弊端明显,人文的因素淡薄淡化,20个人坐在一起全是低头看手机,没有沟通交流,全部沉侵在虚拟的,不真实的网络世界。
假如回到古代,如果没有战争,或许是最好的状态,古代的人们渴望和平,和平年代的人们渴望什么?渴望科技的更新迭代,渴望研究出人工智能替代一切人工,让智能服务真实的人类,殊不知,现在出现了很尴尬的状况,人工智能的风险大大高于人们的预期,说直白点还是人类太贪婪了,一直不满足于当下,总想主宰一切……
说的有点远了,回到正题,我特别想体验作为一个古代人的一年四季,看着最旧的文献,种着门前地,栽着四季花,贴切地感受着真正的生活,仅仅是柴米油盐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