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中国教育发展的基本想法:
——义务教育和中等职业教育是政府需要“管住管好”的。在有条件的时候,一些地方政府也可以逐渐把学前教育管好。高中教育和高等教育,政府则应该“放开放到位”。
——停止政府用纳税人的钱来供高中和大学挥霍。读高中和读大学应由学生自己或学生家长承担费用,而不该由纳税人承担。
——注意义务教育与非义务教育的区别。
对于义务教育,不能简单地“去行政化”。不仅不能“去行政化”,而且需要更强有力地运用行政权力和公共财政,推进教育公平和社会公平。
对于义务后教育,应该以“壮士断腕”的决心“去行政化”,将高中和大学推向市场。
在义务教育阶段要抑制教育的产业化、商品化和市场化,要抑制牟利行为,鼓励公益行为。
在义务后教育阶段,应该加速实现产业化、商品化和市场化,既鼓励公益行为,也鼓励通过合法提供服务而牟利。调动更广泛的社会资源,办好义务后教育。
在义务教育阶段,需要强调“人的全面发展”,需要强调培养具有必要道德、能力和知识水准的公民。
在义务后教育阶段,则需要强调“人的充分发展”,可以容忍甚至鼓励一些人的“片面发展”,可以容忍甚至鼓励一些“怪才”、“偏才”。
在义务教育阶段,我们应该注意保护弱者。只有让更多的弱者得到更好的教育,让更多的弱者看到生活的希望而不是对生活感到绝望,我们才可能构建一个和谐的社会。尤其应该注意保护女生——我们的民族拥有受到良好教育的母亲们,我们的民族才可能拥有更光明的未来。
在义务后教育中,我们应该注意鼓励强者。如果不能培养出一大批杰出人才,我们的民族在今天这个“英特纳雄耐尔”尚未实现的世界上,就没有自立的空间,就可能想前南斯拉夫一样被肢解,就有可能变成李登辉所希望的“七块”。尤其应该注意保护男生,使更多的男生可以获得接受大学教育和研究生教育的机会,应该关注今天研究生院中“姹紫嫣红、女多男少”的现象。
在义务教育阶段中,我们可以更强调平等,可以更多地讲一点儿理想主义,讲一点儿共存乌托邦精神,追求“教吾幼及人之幼”的理想;
在义务后教育阶段,我们可以更强调效率和个性,可以更多地讲一点儿现实主义,正视和面对“人的学术研究能力(并不是一般能力)有高低”的现实。
在义务教育阶段,教育资源应讲“按需分配”,力争使所有的中国儿童都能受到必要的教育,都能平等地分享资源;
在义务后教育阶段,教育资源需要“按才分配”,首先提供给那些最具有潜质的学生们。
(源自网络,非原创,如侵权请告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