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灵活
在学生时代,在解数学题的时候,会被要求把所有可能性都推演一遍,即使明知某种可能是错的,也要一步一步地证明出来,否则就会被扣分。
在实际生活中,经验提供了我们证明对错的机会,让我们少走了不少弯路,能很好地总结自己的经验或借鉴别人的经验,被认为是头脑灵活的表现。所以如果有一件事情,重复地发生,通常人都会下意识地选择之前成功的做法,因为这样既快速又不会出错,当灵活遇上死板的流程时,又会出现什么样的情况呢?
在生活中,人们会和许多流程打交道,流程就像是公开的解题步骤,从第一步到最后一步清清楚楚,好处当然是能更全面地处理问题,但坏处就是不会按实际情况调整方案,于是,只要做过几次的人就会熟练地跳过那些无用的或无效的,直指核心。
前两天,小陈办公室的网络坏了,这工作还怎么干,赶紧恢复啊。于是他利用职务之便,直接把问题提交给了网络部门,因为根据出现的问题分析,还有以往的经验,只有网络组可以解决。
结果网络还没有恢复,祸就从天上来了,外国同事打来了电话质问小陈:“你为什么把这个问题直接提交给网络组,前两天刚改的流程忘记了?”“......”小陈还真完全没想起来这回事儿。
正确流程应该是怎么样的呢?对于需要紧急处理的问题,网络坏了肯定算作此列,要通知紧急问题协调部,让他们知道,此处需要帮助,然后把事情提交给协调部,协调部处理不了的再给对应的部门。
而小陈知道这事儿协调部肯定处理不了啊,最后还是会交给网络部门,那为什么还要多此一举地在协调部中转一下呢?以前出现问题都是这么干的,从来没人跳出来说流程不对,这一顺手就把新流程忘在了脑后。其实这流程自来就有,并不是刚刚实行,只是近期稍作了更改,此时正是它存在感最强的时候,没有遵守的小陈就撞在了枪口上了。小陈一边愤愤不平,一边低头认错,流程就是流程,无论理由是什么,没执行就是没执行。
无独有偶,第二天,另一个办公室的网络也出现了问题,这次有人学乖了,把流程整整齐齐地走完了,最后怎么着?协调部一分钟也没耽误,把问题直接转给了网络组。小陈呵呵一笑,感情这协调部就是来刷一刷存在感的,唉。
又过了两天,小陈在部门交流群里又看到有人触雷了,相同的配方,相同的味道,协调部的人痛心疾首地表示,白纸黑字的流程写得明明白白,为何屡屡有人无视,整改!一定要整改!
小陈觉得吧,流程自有其存在的道理,可以起到规范作用,但对于身处于流程之中,每天和其打交道的人来说,流程又成了束缚之物,在明知道可以抄近路,而已近路就是直达目的地的路的时候,有多少人还会去走大路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