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文字《人生感悟ABC》悅己

以文为生              ——言吾志也

2018-07-20  本文已影响56人  中力子

        孔子如是说,君子:“讷于言,而敏于行”。这是两千年多年前,至圣先师留给入世君子的箴言。在那个诸侯纷争,群伐并起的时代,个体生命如同草芥,人的尊严可以基本被忽略,朝不保夕成了一种人生的常态。但,作为“士”的优秀代表之一的孔丘,却,奔走于鄙陋者之阡陌,游说于权霸者之高堂,以推广儒家大道为己任,以学说教化万民为宗旨,纵使困厄于陈、蔡之间,累累如丧家之犬,依然知其不可为而为之。期千年之余,终成——“大成至圣文宣先师”,高高在上地敬受万民敬仰、跪拜。

        不同个体的生命历程成就了各自的人生传奇。她独立而特异,她不拘一格而又具有普世之情怀。在可以读通他留下的文字、语录之后,每一个孤寂的魂灵一定可以自我从内的迸发出一种向上、向善的力量,她就是——爱。他爱他的民,爱他的国,但更爱属于自己的“人”。他把这种爱成全成了一种信仰,一种文明,一种文化,谓之道统。“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推己及人,从爱自己开始,造就了每一个生命体自爱的肇始,对于孔子而言,也无可例外。这就是儒家内证自明的道统本源,无论你是君子,还是小人,是国君,还是臣民,都可以从自我内在的“爱”开始,来寻求生命的终极意义与归宿。

      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时代,一定不是我们书本上所剖解的朗朗之乾坤,试想,区区只有几百万人的华夏热土,残存着大小两百多个所谓的邦国,作为每一个独立且单一个体的人,所存在和追求的价值无非是——吃、穿、住、行,其常态是——生、老、病、死。在生命的本源里,没有实际区别;也许存在所谓在地位上有形的高级与不高级之分,但,不可抗拒的都将走进一个同一的结局——“死”。在肤浅的生命形态里,每一个生命体或许会害怕、恐惧鲜活生命特征随时消亡和不复存在,但谁也无法左右并不得不接受这千年而不可改变的“源定律”。借用,当代最为先进的人类社会演进和发展的动态规律来言,如何在千年之前劳动力极端低下,生产力无法全面发展的困局中寻求每一个生命体的存在与安康,将是所有人必须所选择和面对的严峻考验。无论君王还是民众,无论知识精英还是道统维护者的夫子以及所存在的诸子先贤们,必须寻求更多生存可能性的方案和方式。而,以仲尼为优秀代表和发轫的儒家,只是提供众多生存可能性方案中的一家,其他,还有墨翟的墨家,老庄的道家,韩非子、李斯的法家,鬼谷子、苏秦、张仪的纵横家,邓析、惠施、公孙龙的名家,邹衍的阴阳家.........这就是所谓的“百家”。“春秋无义站,战国无明君”,建立在杀戮基础上的王霸之道,践踏的是做人的尊严,剥夺的是为人的生命。“朝不保夕,命若草芥”不仅不是玩笑,而且是生活的常态,生命的悲哀。(补充春秋时期的劳动人民的寿命年限和生产关系/生产力之详情)历史的大势,历史的实情,也一定真实且深刻的左右着每一个春秋时期的生命体,谁都无法躲其身。站在以“士”为代表的人文使命传承的道统下,仲尼发出了“讷于言,而敏于行”的劝诫,既是对君子提出的要求,也是对世人爱的宣言,更是对在那个把生命当作不以为然为儿戏时代的控诉和曲笔式的写意(写实)。“君子说话要小心,做事行动要敏捷”这只是表意,而深层意思应该是“人们说话要谨慎,不可因口狂而出恶言,否则,伤害了自己,又害了他人,以致招来更大的杀生之祸。推而广之,就是对生命的一种敬畏和爱,生命(有形)消亡了,一切也都将随之而不存在。但,还是有一种存在,谓之精神、文明或者是文化,佛家言说是无相,看不见的一种存在,是无形的存在。不是,无端的来曲折的理解孔子的学说言辞,而是站在同理心的春秋战国时代来进行相对客观的一种推理性的分析。

      基于这样的一种大文化背景下的精神洗礼,吾不敢言志,不敢妄语乱评,只有默默的把所有残存的思绪叠加在思绪的酱缸里,让他在时间的记忆里发酵,让他在岁月的长河里淹没,也许这是他最好的使命。儒家道:“立德、立功、立言”,做到者,为三不朽完人。纵观历史,几千年之春秋,惟有两个半,一个是孔子(公元前,551-479),齐鲁文化、中原文化的开创者、代表者;一个是王阳明(1472-1529),陆(陆九渊,1139-1193)王心学的集大成者,创立“阳明心学” ;还有半个是曾国藩(会试前曾子城,1811-1872)。正是敬畏这些大儒先贤,小孺子不敢怪力乱言。自古天下文章一大抄,不是没有道理的。今天我们说过的话,著的书,立的言早就被过往的智者、明人说了遍,今天,不知天高的后辈们,只是在咿咿学语,鹦鹉学舌而已。可,出版业发达的今天,炮制一本鸿篇巨著,似乎是分分钟钟的事情,对于著者而言,并不存在若吾般的敬畏,反而大行其道。也许,重赏之下必有勇夫吧!无怪乎一个“利”字了得。那里管得了那么多的敬畏,况且枯骨朽言早以随风而眠,能留住的只是眼前的利欲之需。从此,真的是:“天下攘攘皆为利来,天下熙熙皆为利去”了。

      推倒一座丰碑很容易,但要想重建,非一日,一时,一人之功也。可惜,前人做了榜样,后进的吾辈,也管不了那么多了,知其不可为,而为之吧,就算是悲情,也要悲情到底!

         

                                  戊戌年 仲夏夜

                                        中力子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