溺水的鱼
2018-12-05 本文已影响0人
zslyjx
突然有一丝邪恶的想法从脑中一闪而过,鱼会被水溺死吗?就如同问一个人会过氧死是一个道理,世界上会出现这种情况吗?
我思考了许久,大脑的神经网络帮我搜索着答案,终于我试着在纸上写下这么一行字:鱼有一万种死法,常见的有脱水而死、被饿死、被烹煮而死,可唯独不会被水溺死,人也同样,造成人生命终结的理由有万千条,有缺氧休克而死、病发而死、过劳死、被人抹了脖子而死,可单单不会因氧气给的太足而死。
可内心却偏偏有另一个声音在说,鱼的的确确会出现被水溺死的情况,虽然是个例,听起来也很荒谬,但不否认其存在的可能性。
有条件的话不妨做个实验,将浅海鱼和深海鱼相互调换各自的生活领域,把浅海鱼潜入深海水域,再把深海鱼放到浅海水域,让它们各自生活一段时间,如果不出意外的话,要不了几天,其结果可能就会发生浅海鱼被溺死,深海鱼因腹胀而死。
但是或许有些不明白,这是为什么呢?答案其实就在于四个字,“临界深度”。
原理其实很简单,高中物理课本中一定有关于压力的一章,除了气压还有水压,鱼能自由自在的在水中行走,靠的就是对水压的平衡感,其中鱼鳃和鱼鳔对调节内外气压差起了关键作用。
当原本生活在浅海领域的鱼放入深海水域中,已大大超出了浅海鱼能承受的临界深度时,鱼鳔即使超负荷工作也抗衡不了外界巨大的水压,鱼会因不堪重负而出现窒息而亡。同样,当深海鱼来到浅海水域时,习惯了高压强度的鱼会非常不适应浅海的低水压,从而造成体内气压高过周围的水压,最后的命运就是膨胀,也就是说可能被胀死。
水给了鱼生存的空间,但也能剥夺鱼生存的权利,俗话说得好,所谓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橘生淮南为橘,橘生淮北为枳。
生死成败往往就在一念之间,掌控好临界点,也就是度,才是生存的关键,把握好临界尺度就不会成为那个被水溺死的可怜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