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真的是多面人吗?||读《了不起的我》19
今天开始第三章的阅读“发展关系中的自我”。看完第一个小节,我有种豁然开朗的感觉,原来,有时候我以为的自己的一些问题,并不是我真的有这些问题,而是一段关系加之于我的,并不是我真的做错了什么。
网络图片我们经常看到一句话“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可这本书里却写着“没有人是完全独立的个体”,这是怎么回事呢?原来,作者想让我们把自我放到关系中去观察。我们有各种各样的反应,是因为当时所处的关系。比如,我们在单位,做事情会顾虑很多,不能像在家里一样随意;而和家人在一起时,我们就会完全放松。再举一个极端些的例子,一个逃犯,因为他知道,他与整个社会的关系都是对立的,所以即使他一个人独处,也不会完全的放松。原来我们并不是多面人,我们只是处在了不同的关系中。知道了自我存在于关系中,我们才能学会在关系中认清自我,发展自我。
17世纪的英国诗人约翰.多恩曾经写过“没有人是一座孤岛,可以自全。每个人都是大陆的一片,整体的一部分。”有段时间,网上很热衷于讨论原生家庭对一个人的影响,其实也说明了,现在的这个“自我”,是在小时候我们与父母的关系中塑造的。所以当我们觉得自己有问题时,不如从自责中跳出来,看看身处在什么样的关系中,也许能找出问题的答案。
小时候的我们有和小伙伴的关系,长大了有和老师同学的关系,上班了有和领导同事的关系,即使不上班,整天在家,也要处理和自己父母的关系。所以我们无时无刻不处在关系中,而这些关系也塑造了我们。
我想到了一个电影《心灵捕手》。天才少年威尔同时也是个问题少年,他成天和好朋友查克等人闲逛,打架滋事,他在麻省理工学院当清洁工的时候,偷偷的解出了数学教授蓝波公布的一道数学难题。蓝波找到这个天才时,他正因为打架袭警被法庭宣判送进看守所。蓝波向法官求情保释,使他免于牢狱之灾。蓝波为了让威尔找到自己的人生目标,不浪费他的数学天赋,请了很多心理学专家为威尔做辅导,但威尔十分抗拒,专家们都束手无策。无计可施之下,蓝波求助于他大学的好友,心理学教授尚恩。经过蓝波和尚恩的不懈努力,威尔渐渐敞开心胸,而好友查克的一席话,更是让他豁然开朗。
电影里展示了威尔和朋友的关系,和数学教授蓝波的关系,和心理学教授尚恩的关系,和女朋友史凯兰的关系,同时从威尔和尚恩的对话里说明了威尔小时候和那些寄养家庭的关系。威尔的自我就是在这些不一样的关系中被塑造着。
威尔在童年时被自己的父母抛弃,先后被四个家庭领养,被其中的三个家庭虐待,这些不好的关系,让威尔变得暴力敏感易怒,同时让他渴望关心爱护,渴望稳定的感情。所以,他宁可每天和那些“狐朋狗友”一起做“浪费生命”的事,也不愿意去做教授眼里“正确的事情”,和朋友的关系滋养着现在的威尔,让他感觉到关爱,感觉自己不会被抛弃。在威尔和蓝波教授的关系中,威尔是抵触的,他不认同教授说的那些价值和自己有关系,但是一些新的东西也进入到了威尔的脑子里,影响着他。
威尔遇到心理学家尚恩,在与尚恩的互动关系中,威尔找到了更深层次的互动和慰籍,同时他也能感受到自己对于尚恩的治愈,这个关系对威尔的触动很大,让他体会到了除了那些朋友之外,真正的尊重和关爱。
让威尔发生真正改变的,还是和朋友的关系,查克那段经典的发自肺腑的劝告,让威尔明白了,威尔不应该浪费自己的能力,应该去做那些正确的事,而不论他做什么,查克他们都不会抛弃他。于是,威尔开着朋友们送他的车(由报废的汽车零件拼凑的),义无反顾的去做了自己想做的事。
我想用这个电影来说明书里讲的一些内容,“我们无时无刻不生活在关系中”,“不同的自我是由不同的关系塑造的”,“决定我们行为的是我们所处的关系,不是我们的个性”“所谓长久的表现是什么呢?很多时候,不过是在另一段长期关系中的表现而已”。
威尔虽然童年凄苦,可之后的人生关系却让他发展了新的自我,找到了正确的方向。而现实中,前不久的“北大女生包丽事件”让我们看到了一段不好的关系,可以让一个正值花季的姑娘选择结束生命。
希望我们遇到问题时,不再轻易的责怪自己,不随意给自己贴标签,摒弃那些让我们自我否定的关系,站在更宽广的角度去看待自我,从所处的关系中寻找问题,发展自我。同时珍惜那些让我们变得更好的关系。
网络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