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觉得这书好,但却不知如何介绍给大家
作为一个中国人,怎能不了解我们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伟大首都——北京?
作为一个求学北京并进而在北京谋生的北漂儿怎能不了解——不深入地了解北京?
作为一个具有一定历史背景、且酷爱历史的人,怎能不了解北京?
而要了解北京,要全面、深入地了解北京就不能不读关于北京历史的著作!
基于这样的认识,我试图把手中的这本书——《北京古籍丛书 京师五城坊巷胡同集 京师坊巷志稿》——介绍给每一位中国人,尤其是对明清时期的北京和北京历史地理感兴趣的朋友们。
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众所周知,历史包括北京历史内容纷繁复杂,其中最难、最枯燥(但并非最不重要——甚至可以说非常重要)的恐怕就是历史地理包括北京历史地理了。作为一个北京历史的爱好者,我深知这一点,而且平心而论自己的地理基础、历史地理基础都不咋地。虽然如此,我仍旧想勉为其难地做些尝试,成功与否,不去管它。
闲言少叙,书归正传。
正如本书出版说明所言:“《京师五城坊巷胡同集》记述了明代北京中城、东城、西城、南城、北城三十三坊的名称、方位及各坊的胡同。同时还附载了京师八景、古迹、山川、公署、学校、苑囿、仓场、寺观、祠庙、坛墓、关梁等名称。所谓五城,是以正阳门内皇城两边为中城;崇文门内街东往北至城墙及东城外为东城;宣武门内街西往北至城墙及西城外为西城;正阳、崇文、宣武门外为南城;地安门往北至安定、德胜门内外为北城。……《京师坊巷志稿》……根据许多有关著述的记载,比较全面地辑录了明清两代北京坊巷胡同的名称变化、掌故传说。”
由这个简略地介绍不难看出《北京古籍丛书 京师五城坊巷胡同集 京师坊巷志稿》是了解、学习、研究明清北京历史地理的必读著作!
虽然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北京的街道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明清的坊巷胡同很多都早已不复存在,但是这似乎不影响本书的阅读价值。道理很简单,历史具有”鉴往知来“的重要作用,作为历史重要分支的历史地理亦然。作为当代人,我们只有了解了历史上北京的坊巷胡同才能更加深刻地理解今日的北京街道、道里和北京城。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北京出版社将明人张爵的《京师五城坊巷胡同集》和清人朱一新的《京师坊巷志稿》合为一书出版,实在是做了一件大大的好事!
千言万语化作一句话:本书值得一读!
顺便说一句,本书为古文繁体竖排版,所以需要读者具有一定的古文或古代汉语基础——当然,也不用过于担心,本书虽然是用文言写成的,但并不艰涩,具有中学文化程度的读者完全可以读懂。
最后,请容许我分享一下本书中的精彩内容。
京师五城坊巷胡同集序
京师古幽蓟之地,左环沧海,右拥太行,北枕居庸,南襟河济,诚所谓天府之国也。我成祖文皇帝迁都于此,以统万邦,而抚四夷,为万世不拔之鸿基。予见公署所载五城坊巷必录之,遇时俗相传京师胡同亦书之,取其大小远近,采葺成编,名曰京师五城坊巷胡同集。附载京师八景、古迹、山川、公署、学校、苑囿、仓场、寺观、祠庙、坛墓、关梁,皆以次具载于集。分置五城,排列坊巷,又为总图于首。批图而观,京师之广,古今之迹,了然于目,视如指掌。使京师坊巷广大数十里之外,不出户而可知。庶五城胡同浩繁几千条之间,一举目而毕见。均各备载,编集克成,用工锓梓,以广其传云。时嘉靖庚申孟春竹坡张爵序。
京师坊巷志稿
周官之制,度地居民,九经九纬,经涂九轨,顜若画一,所以建皇极而隆上仪也。京师坊巷,大氐袭元明之旧,琐闻佚事,往往而在。若其规制之沿革,习俗之隆窳,民生之息耗,则又考古镜今者之渊海矣。顾方志漏略,靡所取材,昔贤纂著,散而无纪,爰钩考其言之雅驯者,述为斯篇,或里语流传,著于众口,而载籍无所征者,则阙之,避不敏也。牙署寺观,各有专门,标其纲要,补其阙遗,抑亦志地者所不废。若闾巷叢祠,王侯甲第,郡国计车之所萃,寓公篇咏之所传,间涉繁芜,要关掌故,略仿宋氏长安志例,悉加甄录。惟流连景光之作,概无取焉。大辂椎轮,事资创始,兼乏研精之暇,憗辞弇陋之讥。匡谬拾遗,以俟来哲。光绪乙酉六月,义乌朱一新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