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生活】共享充电宝 布局与破局
2016年风口太多:VR、直播、人工智能,热点不断。2017年最热的风口无疑是:共享经济。从共享单车的火爆到共享充电宝被资本追捧,再到共享雨伞、共享篮球甚至于共享床铺。很多人被层出不穷的共享经济闹得不知该如何看待这一波共享风口。这也是我们所熟悉的感觉,每次的风口都会在原本的优质项目周围衍生出很多周边项目,这些新项目中有好项目也有一些大家看不太懂的项目。
共享充电宝在这半年里经历了很多,从最初无人问津,到突然的大爆发,短时间内完成数笔融资,再到资本市场放缓,各家比拼市场铺设和产品。有人说共享充电宝就要死了,也有人说共享充电宝是在打基础,准备下一轮的厮杀。
共享充电宝真的是个好项目吗?
这个问题不同的人自然有不同的答案。在2016年共享单车刚刚进入公众视野的时候,我们都觉得这东西肯定赚不到钱,甚至是没几个月就要死掉的项目。但是,当我们今天行走于中国各大城市的马路边,看着成群的人们骑着各种颜色的共享单车穿行于城市的时候,我们自己会觉得共享单车已经成为我们生活中的一部分了。当某种新兴的产品或服务没有达到某一个量级或者突破一个临界点的时候,我们都不觉得这个产品或服务是有价值的,而一旦他的覆盖达到一定的量级或者突破了临界点,就会让人感觉到它是生活中很自然的一个组成部分。
共享充电宝是否会成为人们生活中很自然的组成部分呢?
笔者认为很有可能。随着手机在我们生活中扮演的角色越来越重要,如果哪一天你出门忘记带手机,会感觉极大的不安,感觉自己脱离了社会,也许这天不一定有重要电话或信息,但被动的焦虑感难以排解。
电池容量的增长远远跟不上手机对电量的需求,现在的手机都是一体式不能换电池的,这就导致了充电宝类产品的大量应用。但是要多带一样东西,总是不方便的。很多人说,我从来就不带充电宝出门,最多也只是出去旅游或者出差的时候才会带。这其实是大多数人的正常选择,没人会喜欢多余的负担。但是,当各种手机应用越来越多,各种游戏越来越占用我们时间的时候,手机电量真实的反馈出我们对于充电宝的需求。当你周末跟三五好友一起外出游玩,路上打了几把王者荣耀之后,你手机的电量可能只剩一半了,你们还需要靠手机导航寻找目的地,还需要通过手机支付各种费用,还需要通过手机查询各种信息。这时候,你吃饭或喝饮料的店铺里有几个共享充电宝,付1块钱就可以方便的充电,你觉得自己会充吗?
共享充电宝的应用场景够丰富吗?
应用场景还是挺多的,能切实的融入生活中。下面展示一张场景图。
应用场景共享充电宝如何才能真正走入我们的生活?
如何让我们觉得自己获取共享充电宝是很轻松的。一个很重要的概念是——覆盖密度。也就是我们身边的共享充电宝覆盖率如何。还记得看一些老电影里,人们出门是要带一个军用水壶的,绿色壶身,有一根绿色的带子挂在脖子上。但是现在很少有人带水壶出门了,因为每个人都知道无论是便利店、超市还是咖啡厅、冷饮店,任何一个店铺都能轻松买到水。如果我们身边的共享充电宝能够达到这样的覆盖密度,也许就没有人带充电宝出门了。
现在市场上比较有代表性的产品有哪些?
目前市场上小机柜模式的代表有:街电和电猿。
桌灯式的代表有:小电和好店长。
这2种模式哪种好?
关于哪种模式好的争论一直就没停过,因为各有各的优势,这个问题恐怕很难有定论的。
小机柜模式的优点是移动性相对好些,但如果受到归还环节限制的话,这个优点并不明显。
桌灯式的能提供集成服务,比如:点餐,评论等功能。但这就对厂商和商家的合作深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未来的市场如何,我们无从得知,在这里希望共享充电宝产品能真正完成足够密度的产品覆盖,让我们的生活更加便利,让我们手机用电像买水一样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