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养育男孩儿和女孩儿?
目前大多数家庭中,孩子的养育主要是由妈妈负责,我们的妈妈们也非常的尽职尽责,有的妈妈为了照顾孩子辞去工作,有的妈妈为了更好地教育孩子不断地学习,有的妈妈为了孩子上个好学校孟母三迁,这些都没有问题,但是男孩儿和女孩儿是不一样的,需要不同的带养方式,今天我们就来看看如何更好的养育男孩和女孩。
孩子从出生到两岁左右,并无性别意识,妈妈们可以用同样的方式抚养,比如0-1岁养育的重点是积极回应孩子,和孩子建立安全的依恋关系,满足孩子口腔敏感期的吸吮和探索的需求。1-3岁肛欲期养育的重点是排便训练,关于排便训练在这里我想着重强调一下,孩子的排便训练和自我控制能力密切相关,过早过晚都不行。最佳的训练时间是一岁半至两岁左右,过早的把尿会让孩子不自信,孩子对自己能否掌控自己的身体并不能自己做主,尤其是尿裤尿床被批评的时候,孩子会觉得很羞愧,觉得自己不行,觉得自己是一个没办法达到别人要求的人;但是,如果孩子很大了还不进行排便训练,这样的孩子长大之后也容易想做什么做什么,没有规则没有制度没有办法控制自己。
大约两三岁以后,孩子性别的差异逐渐显现。这个时候就要区别对待了,我们先来看看,如何更好的养育男孩儿。
通常,男孩儿的语言能力平均比女孩儿发育要晚一些,运动能力要早一些,有些妈妈对孩子的运动能力没有多大兴趣,而更看重知识的学习。所以当男孩子儿疯狂地上蹿下跳时,会被批评为调皮捣蛋,在这样有意无意的引导下,男孩儿也会努力收敛自己的身体活力,向女孩儿的特长靠拢,比如玩一些相对安静的游戏,比如折纸啊拼图啊陀螺之类。
除了看重知识类的学习,有些妈妈还希望自己的儿子是整洁的、智慧的、乖巧的。两三岁以后的男孩儿精力无比的旺盛,对世界也充满了好奇:你告诉他什么东西不能碰,就等于告诉他那个东西很好玩;你告诉他什么地方不能去,就等于告诉他那个地方很神秘;让男孩儿乖巧安静是不符合男孩儿身心发展规律的。
两三岁的男孩儿随着生理和心理的发育,生殖器开始有了变化,孩子会不由自主地关注并用手去摸。有些妈妈会觉得受不了,会觉得这个动作不礼貌甚至下流,一看见儿子摸小鸡鸡就提醒他训斥他阻止孩子。孩子就会觉得莫名其妙:摸鼻子摸耳朵摸手摸脚都可以,为什么不能摸这个部位?后来慢慢就形成了条件反射:这个部位是让人羞耻的,从而影响了孩子健康的性观念。
以上我们提到的是妈妈带养男孩儿过程中常见的一些问题,那么我们知道养育男孩儿最重要的就是帮助孩子完成性别认同,这个过程我们该怎么做呢?
男孩儿天生爱妈妈想要占有妈妈,如果夫妻关系良好,妈妈崇拜爸爸,男孩儿就想要成为爸爸或者超越爸爸以获得像妈妈这样的女人。反之,如果妈妈不认同父亲,孩子因为喜欢妈妈就会拒绝成为像父亲那样的人,所以,妈妈不要在男孩儿面前总是抱怨攻击自己的老公,这种敌意很多的话小男孩儿有可能就开始怀疑自己的男性身份,因为孩子爱妈妈啊,他可能觉得爸爸这个男人的身份不被妈妈喜欢从而影响自己的性别认同。他有可能喜欢跟小女孩儿玩,听小女孩儿的话,服从女孩儿的意愿,长大姐弟恋等等,这就是恋母情结。
那很多妈妈说我忍不了啊我就是对老公不满意我就是没有办法崇拜他认同他,因为如何选择现有的老公如何会产生冲突这个过程比较复杂,这里借用周烁方老师讲的一个化解矛盾的方法,说给大家。
夫妻吵架的时候双方都认为自己是对的。丈夫说:我不让步,因为我又没有错。妻子说:我不让步,因为我的感受是真实的。他们两个都没有错,这是事实。一个人凭什么要在自己没错的事情上让步呢?他们这样做,站在各自的立场上都是合理的。然而在这样的时候,丈夫和妻子是两个完全独立的人,他们之间是分裂的,是没有关系的。谁愿意为了一个和自己没关系的人而损害自己呢。这时候,他们需要一个更高的价值,更深远的存在,能够把他们两个人包含进去。在这个更高的价值更深远的存在就是——家庭。家庭是更大的意义,更高的价值,高于其中的个人。这时候,丈夫和妻子吵架,他们每个人捍卫了自己,但家庭没有得到维护。因小失大,得了芝麻丢了西瓜。
当家庭的存在能够被意识到的时候,情况会发生神奇的变化。双方可能会退让,退让会让他们的个人自我有所损害,或者委屈,但退让会带来整体的和谐。这不是为了对方而做的牺牲,而是为了更大价值做出的牺牲。而是“家庭”作为一个更大的自我,它内部的和谐,高于个人内心的舒适感。
个人的内心冲突也是如此。“我的心里就像有两个小人在打架”,A想要努力上进,B想要放松休息。如果我努力上进,想休息的部分就会觉得很累,很疲惫,不情愿。如果我放松休息,想上进的部分就会觉得焦虑、愤怒,同时充满了无力感。这样打架的两个小人通常也是分裂的,一个人满意,另一个人就痛苦。他们没有看到彼此,只顾着自己。而作为他们载体的“我”,也被他们所影响,无法同时看到这两个人,一会儿被这个占据,一会儿被那个占据,现实生活中就会比较纠结。解决方案,同样在于相信有更大的意义,或更高的价值。比如“我”的内心整体和谐,高于A的满意,或B的满意。这时候,我们要把两个小人看做一个整体,一个联盟,他们不能彼此划分得那么清楚。这时候,“我”不能被他们其中一方占据,因为当“我”认同了其中一方,就没有这个整体的“我”了,就只有A和B,没有那个更大的价值了。另一方面,“我”也不能抽离出来,不管他们。“我”必须要关心A和B,同时看到他们的存在,并且看到他们作为一个整体组成了“我”。
如果做到了上述说的这些,“我”的态度就会影响到A和B,A和B会渐渐地意识到,彼此是有关联的,对方的不舒服也影响着自己,因而这里没有个人的胜利与满足,只有妥协与调和。具体到这个例子,最后的结果,也许是协调好了上进和放松的时间安排,也许是学会了在努力中休息,或在放松的状态下做有意义的事。但最后的结果中,一定能够看到双方各自的妥协,为对方着想的部分,又不忽略自身的需要。
关于夫妻关系我一直想讲一直都没讲,这个话题是如此的大如此的重要以至于无从下手,那这里举这两个例子就是说不管是夫妻矛盾也好个人内心冲突也好,要相信有一个整体存在,有更大的价值更大的意义存在,这样其中的个体才会妥协以获得整体的平衡。
有人说,良好的夫妻关系是父母送给孩子最好的礼物,确实如此,夫妻关系良好的家庭,妈妈就不会对孩子有过多的关注和期待,孩子就更容易对自己的行为负责,这就是一个人自我意识形成的过程。反之,妈妈期待和评价过多,孩子的一举一动都会随着妈妈的喜怒哀乐而变化,他就很难形成自己独立的人格。夫妻关系良好的家庭,爸爸也更容易回归家庭陪伴孩子,就会定期带孩子参加一些户外活动,比如露营之类,在这些活动中孩子们会学习剪刀啊锤子啊等工具的使用,会练习搭帐篷啊爬树啊之类的技能,这些都是男孩儿所需要的。在爸爸和男孩儿的沟通过程中,有这样一句话我觉得很经典,也反复强调过,那就是:你这方面做的很不错嘛,比我小时候强多了,但是,其它方面我还是比你棒。这句话就会让男孩儿向着父亲的目标迈进并不断超越父亲,这样的家庭环境和教养方式,更容易养育一个男孩儿。
如何养育一个女孩呢?
女孩儿的心理特点会比男孩要复杂很多,女性的心理感受也比男性要丰富很多。为什么呢?男孩儿的心理发展一般只转一个弯,而女孩至少转两个弯。男孩首先认同妈妈,如果妈妈认同爸爸,男孩转而认同爸爸,如果妈妈不认同爸爸,男孩就只认同妈妈就这么直愣愣的长大了。女孩儿首先认同妈妈,然后俄狄浦斯期的时候转而认同爸爸,如果爸爸认同妈妈,女孩儿再转过来认同妈妈。这个阶段,爸爸对女孩儿的爱很重要,尤其是本质的无条件的爱。如果我们经常说“你如果不听话你如果不干干净净你如果不聪明爸爸就不喜欢你了”这些语言会让孩子觉得爸爸爱的是自己的社会功能并不是自己的本质,那这个孩子可能会很优秀,但她不会很自信,尤其是在选择伴侣方面。她可能觉得别人爱的是她的聪明她的漂亮她的能干并不是真正的她,她觉得真正的自己是不被接受的,而外在的这些功能,只不过是她获取爱和关注的手段而已。所以,爸爸和女儿的第一个关系就是无条件的爱这个女孩。爸爸和女儿第二个关系就是通过认同妈妈让女孩觉得只有像妈妈这样成熟的女人才会获得爸爸的爱和喜欢从而实现自己的性别认同。如果女儿一直爱爸爸的话,她就很难内化妈妈身上成熟的女性特质,她步入婚姻也会要求自己的丈夫和儿子像爸爸那样,这样她就看不到世界的真相:即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存在的。没有人不愿意被看到,所以怀有这样预设和期待的女孩婚姻通常会出问题。
当爸爸不喜欢不陪伴女孩的时候,她就特别想要和父亲有相似特质的男性来认同她,她就会给这样的男性发出信号做出暗示。虽然爸爸不爱我,但是和爸爸相似的男人爱我,小时候的缺失会促使女孩寻找替代品来满足。那么,女孩需要一个怎样的妈妈呢?女孩儿需要一个享受女人角色并从中获得愉悦幸福就好。如果妈妈很痛苦经常抱怨自己过得苦过得累就有可能导致女孩儿对自己的性别不认同,我不要像妈妈那么痛苦那么糟糕我不要做女人。
最后,我们再来回顾一下如何养育男孩和女孩儿呢,两三岁以前,无差别对待养育重点就是建立安全依恋和培养孩子各种大运动精细运动培养孩子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有了性别之后,男孩儿通过妈妈对待爸爸的态度来形成男性性别认同,女孩儿通过爸爸对待妈妈的态度来形成女性性别认同。男孩儿的成长需要一片荒原,女孩儿的成长需要一片花园,祝福我们的孩子,都能在这个过程中,成长为自己最本真的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