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

名家课堂《江城子密州出猪》

2020-11-22  本文已影响0人  一身书生气

  余映潮老师的《江城子密州出猎》,设置三个主要教学环节,知晓背景——理解内容——审美品析,简洁而充满张力,以“读”一线串珠,串起丰富精彩的课堂活动。

      一、开门见山——明确任务

      余老师的课总是不枝不蔓,高效紧凑,充满张力。课始,开门见山,明确学习任务:“解决三个字的问题。第一个字是‘知’,知道,了解;  第二个字是‘意',文章的意思,细细地理解;第三个字是‘情',品析、感受、欣赏作者在这首诗里面表达的情感、情志。”就像结构紧凑的文章,开篇开门见山,总领全文。知晓作者,理解诗意,品析情感,三个学习任务,其实又何尝不是学习诗词的方法?

      二、厚重铺垫——初读知晓

      余老师的第一次朗读指导,是在厚重铺垫之下进行的。

      简要概括地介绍苏轼,指出其一生沉浮、漂泊——密州词及黄州诗文——《江城子  密州出猎》创作背景。这些铺垫,由知人到论世,由了解苏轼到了解《江城子  密州出猎》这首词。然后指出这首词上阕描写威武雄壮、风驰电掣般的出猎场面,下阕抒发诗人希望建功边疆、为国效命的壮志豪情。

      在初步了解基础上,开始初读的第一次朗读指导,读出豪情。

      学生读的不够理想的时候,余老师亲自示范朗读,提示学生注意控制语速,注意音高。

      然后穿插叶嘉莹先生对苏轼词的评价:“苏词之最值得人注意的一点特色,就是其气象之博大开阔,善写高远之景色,而充满感发之力量。”

      这一穿插,由对《江城子密州出猎》这首词的认识到,到对整个苏词特点的认识,由一篇到一类,由感性到理性。在此基础上,指导读好三字句——“左牵黄,右擎苍”,“亲射虎,看孙郎”,“鬓微霜,又何妨”,“西北望,射天狼”。 具体指导,  “左——牵黄,右——擎苍”的停顿,“亲射虎,看孙郎”,“鬓微霜,又何妨”,“西北望,射天狼”语调的上扬,来读出豪情。

      初读指导,由整首词语速、音高的指导,到具体词句的停顿,升降,把读出豪情落到实处。

      三、丰富积累——再读解意

      积累是余老师课堂的一大亮点。在这节课的这一环节,同样体现了余老师“课堂积累丰富”的特点。

    首先是重要字词的积累,如“狂”、“卷平冈”、“酒酣”、“望”等。其次是语文常识的积累,词性活用、句法变换、用典、警句、用韵。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倒装句是为了押韵的需要,也是为了强调。用典的意义及其表达效果,并且触类旁通,联系到以前所学过的运用典故的诗句进一步理解。警句使诗格外有意境。用韵的疏密和韵调的高亢是为表达心中的激情。语文知识积累和词意理解紧密结合。

      词意理解中,余老师预设到学生学习的困难,点出不容易理解的两个句子,“酒酣胸胆尚开张”,“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我们说备课,备教材,备学生,备学情,余老师的预设,切切实实诠释了备学生,备学情。

      词意理解并没有止步于理解这一首词,余老师又穿插了叶嘉莹先生对于苏词的评论:“苏轼词,非常有代表性的表现了他的用世之志意与旷观之襟怀相结合而形成的一种极可注意的特有的品质与风貌。”又一次由感性到理性,由一首词的理解到整个苏词风格的理解,由一篇作品到一个人的作品。

      在此基础上,进行第二次朗读指导,读好词中的两个句子:“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第一个句子读出气势、速度,第二个句子读出期盼、询问。

      丰富积累下的朗读指导,朗读与课文内容理解,情感感悟融合在一起。

      四、充满张力——三读品情

      有了前面两个环节的蓄势与铺垫,由对一首词的感性认识到对苏词的理性认识,课堂学习进入第三次读——品读,赏析这首词中最值得品味的词、句,这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思维训练活动,是最富张力的思维训练活动,是乐曲最惊艳的高潮部分。。学生以自己的理解落实了这首词中的豪情。老师高屋建瓴的小结,两个关键处:词眼“狂”,警策句“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的诠释,进一步提升把学生的理解。

      至此,学生理解了苏轼这首词的壮美,品析了这首词的豪情,了解了苏词的特点风格。这时学生看到的苏轼苏词还不够全面,余老师的第三次穿插,让学生理性认识更丰满完整的苏轼苏词:“看苏东坡不要只看他的豪放,要看他的忠义的持守,他的政治的理想,他的在失意挫折之中的旷逸的襟怀。”避免了学生对苏轼苏词片面的认识。在此基础上的再次朗读指导,读出了对苏词完整深刻的解读。

      余老师重视课堂教学设计“新、简、实、雅、活”。三次朗读指导,串起感知、理解、品析,简约,简洁,明晰,明了。朗读指导落实到具体的词语、句子(如“射”),具体的语调(如“西北望,射天狼”的上扬),如何停顿(如“左——牵黄,右——擎苍”),怎样的情感(如“何日遣冯唐”的期盼),什么样的意味(如“千骑卷平冈”的气势)……余老师的朗读指导,总是切切实实落到实处。

      余老师重视朗读、积累、品析。在这节课中,更是把朗读、积累、品析、深度融合,奏出课堂学习的精彩乐章。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