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3-04

2023-03-03  本文已影响0人  b2a585406465

“年华有时尽,风物不知休”——杜大恺水墨作品欣赏

杜大恺

1943年8月8日生于河南叶县,祖籍山东黄县(今龙口市),1978年考入中央工艺美术学院读研究生,毕业后留校任教,现为清华大学文科资深教授,清华大学张仃艺术研究中心主任,清华大学书法研究所所长,国家画院公共艺术院院长。

山是平凡的,

无论高低、无论远近,

从不拒绝观看;

水是平凡的,

江海涛涛,溪流潺潺,

人近之而声重,

人远之而音稀。

因为平凡,故有恒长。

——杜大恺七十自语

《青山如屏迎人立》丨250×237cm 丨2012

《冬的风景》

冬日的风景

如琴弦上的旋律

如梳理整齐的大鸟的羽衣

如上弦月下旋转的直升机的螺旋桨

如藏在地底等待春天的大树的根须

——杜大恺

《红绿争艳》丨198×102cm丨 2011

艺术如得自然之一二,

亦或有知且未知之遇,

经典者知且未知者也,

非经典者无以存世,

因不具知且未知之质焉。

——杜大恺

《荣成2》|30×42cm|2017 《荣成4》 |30×42cm|2017 《荣成8》| 30×42cm|2017 《荣成9》|30×42cm|2017

文化不能平移,包括时间平移,亦包括空间平移,中国画之所以需要变革,并不因为这个世界上存在着有异于中国画的另样的绘画,而是因为中国社会的变化失去了延续传统意义上的中国画的生态。生态的变化决定了中国画不能不变,面对变化中的中国社会中国画没有别的选择。——杜大恺

《花卉1》 |93×63cm|2015 《花卉2》|93×63cm |2016 《花卉3》|93×63cm|2016 《木瓜》|89×73cm| 2013 《南瓜2》| 27×34cm|2016

更富独特性、更博大、更深厚、更具包容性,更能够体现变化中的中国人的自然观、生命观、社会观,更能彰显中国人的理想和尊严,更能表达中国人的人间关怀,是中国画的未来。——杜大恺

《心祭家园》|182×142cm |2012 《梅州行》 | 123×248cm|2015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