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书伯乐文集想法读书

到农村去,广阔天地大有作为

2021-09-01  本文已影响0人  乘风破晓
刘亮程的散文集

“到农村去,广阔天地大有作为”,这是上世纪知青下乡的口号。

今天我在这又提出来,并没有重蹈覆辙之意。毕竟那段历史伤害了很多知识青年,我国的经济水平也因此被耽误了数十年。

然而,再次提出,也并非无中生有。只因看了刘亮程的散文集《一片叶子下生活》,令我顿生此感。

这本散文集里的文字处处散发着泥土清香,那是来自农村大地的芬芳。于是,让我联想到“但农村去,广阔天地大有作为”这句口号,真是恰如其分!

农村有什么值得抒写?这可能是你我不曾在意的,却是刘亮程笔下写不尽的源泉。

农村的昆虫鸟兽,你我皆有见过,然有多少心思想过抒写它们。刘亮程却愿意为它们动笔耕耘,并且写得惟妙惟肖。

农村的泥土、木桩等闲物,你我见过不少,然可曾想过发生在它们身上的一举一动。刘亮程却用一篇篇文字不厌其烦地记录属于它们的故事,灵动俏皮的文字中包涵深情,将其写得生机勃勃,灵动活泼,好像个个都跟人类一样有思想、有生命气息。

诸如此类的文章构成了《一片叶子下生活》这部散文集,可见作者的心思之细腻,洞察之敏锐,情感之丰富。这是散文创作必备的素质,这点是作为当代散文家的刘亮程不可否认的,值得每一个爱好写散文的写作者学习。

是的,值得我学习。

作为一个从散文起步的写作者,对于散文的创作,我一直在探寻一个秘境,一个由心而发,用心推敲,富含情感的心灵创作之法。

之前我的很多散文也多以故乡情,乡村风情为主。然着笔多在人物,很少在农村的草木上花心思。刘亮程的作品让我顿时茅塞顿开,原来思维还可以放得更开,眼界还可以看得更细,细到昆虫蚂蚁,细到风吹草动,自然之物丰富多彩,散文的生命也就更丰满。

所以,农村,农村绝对是散文创作的最佳土壤,它广阔的天地,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是散文的最佳灵感来源。

农村,到农村去,广阔天地大有作为!这句放到散文创作绝对可行。

当然,由于城市生活工作的缘由,可能很少机会根扎泥土,洞察自然之物的一举一动,但心存大地,心念农村,展开想象的翅膀,飞到广阔天地去,定能收获满满。

这点,我想到自己的童年,在农村度过童年的我,是有大把大把回忆值得我整理和抒写的。

蜻蜓,知了,青蛙,蚂蚁,树桩,老宅,甚至看似没有生命的泥土,只要有心,有耐心与之交流,都是美妙文字的来源。

我的读书笔记

就如我在《一片叶子下生活》中刘亮程描写虫子的文章《与虫为眠》里写的笔记一样,“人类于虫子,高大伟岸,成为其栖息地和生养地;这就好于大地于人类,是宽阔宏大的,成为人类的生养栖息地”,那么,农村于创作者,特别是散文创作者,广阔无垠,是可以成为散文创作的生养栖息地的。只要我们有双懂得发现的眼睛和一颗敏感的内心!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