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2.再过十年又何妨
齐帆齐微课
人生没有几个十年,前两个十年基本都在学校学习,而后匆忙的工作、生活,似乎一直都是忙忙碌碌。
忙工作,忙挣钱,忙孩子,生活就像是一辆一直向前,停不下来的战车。
似乎成年人基本都是这样的生活状态,似乎每个人都很疲惫,又不敢停下来,焦虑、紧张成了生活的常态。
中国人从小被教育要考高分,要出人头地,才算是好的生活,这像是一个紧箍咒,迫使人们不断的向前,好了还要好。
很难也不敢享受每一个当下。
困惑
生活似乎越来越好,房子越来越大,收入越来越高,可幸福感却没有越来越增加。
那种焦虑感,为未来不确定的恐慌一直都在。
生活中、工作中我们遇到的事,碰到的人,对和错,因与果,总有些情绪莫名其妙,总有些情况措手不及。
如果说以前只是去做该做的事,只是被生活的洪流裹挟着前进,认真、努力的工作、生活。
但工作是我喜欢的吗?生活是我想要的吗?
似乎自己没有想过这个问题,孩子在选专业的时候,我对孩子说选自己喜欢的专业,孩子问我你喜欢现在的工作吗?
是啊,我喜欢吗?生活无从选择,或是能选择的时候从来没有想过这个问题,只是谋生的工具,越做越熟,越做越擅长。
朋友笑我,你除了工作还喜欢什么?想想,好像还真没有想过这个问题。
我确实有些困惑,困惑生活中的烦恼,不同的人不同的态度,同样的事,有人平和,有人会暴怒。
中年以后,生活的战车负担越来越重,本就有些不堪重负,又发生了一些让自己很痛苦的事情。
改变
谁痛苦谁改变。记不清这是谁说过的话,确是极对的。
当烦恼痛苦到了一定的阙值,要么改变,要么沉溺其中。
极其偶然的机会在神奇的网络中接触到,周梵老师的先生,被他带到周梵老师的课堂,开始接触心理学。
跟着周梵老师学过一些基础的课程,也开始关注这方面的信息、音频。
我的有些困惑开始渐渐明了,烦恼或许只是庸人自扰。
工作中的谨慎认真到底是谁要求我的,是领导,是规则,更是我自己。
成年人的世界里不再是简单的对和错,因为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立场,每个人位置不同,立场不同。
同一件事情是对是错,这已经不重要了,是立场的需要而已。
你看不惯的样子,是别人的问题还是你的问题,是你对别人有期待和觉得应该,还是你不能接受别人本来的样子。
有句话,想改变别人的都是神经病,改变自己才是根本。
改变并不容易,但是解决问题的方法。
成长
成长不是知道,成长离不开学习,也离不开在一件一件事中去磨练。
我是相信吸引力法则的,世界之大,为什么你会碰到这些事,遇到这些人,因缘和合。
也是大数据的发展加速了你吸引同频的人。
也是偶然的机会碰到了郁金香陪伴,一群在生活的困厄中抱团取暖,彼此鼓励改变成长。
一开始跟着学习一阶段、二阶段、三阶段,后来主动去做了辅导员。
在这个过程中学习非暴力沟通,学习一些心理学知识,写学习心得,梳理巩固体会学习成果。
在一些有效的方法下,也让我自己看到了自己很多行为背后的心理机制,解决了卡点。
成长就慢慢发生了。
我开始变得圆融,也变的更加包容,如其所是。
成长会一直在路上,和自己比,向别人学。
喜欢
正如孩子问我喜欢什么,我竟然一时想不起来。
在茫然成长的过程中,我也学过不少,身心灵的课程,心理学的一些课程,还有九数。
其实每类都有很多做出成绩的人,我确实也从这些课程的学习当中学习到了不少东西。
当我需要的时候,有学习的冲动,但当学习一段时间之后,解决了我需要解决的一些问题,就没有那么大的兴趣再深入地研究学习下去了。
这有点像猴子掰苞谷,掰一个丢一个,但是又不像,因为它并不是你真正喜欢,只是那个阶段你的需要而已。
对于文字,是因为孩子离开后的想念偶尔会诉诸笔端,是学习时不断用文字梳理,令自己思路更加清晰。
年初F控在家开始日更碎碎念,几欲停更又坚持下来,甚至加入齐老师的写作课开始提高要求,从悦己到悦人。
写作并不是轻松的事,没有生存的压力,还能坚持这么久,甚至自己提高自己的要求,背后是因为喜欢吧。
好像才想起之前我也是那个喜欢文字的人,中学时候还会写诗,刚工作的时候还会写散文。
十年,又十年,人生中已过了几个十年,唯有过去的十年是自己变化最大,成长最快,主动选择的十年。
我的简书签名“愿出走半生,归来仍是少年”,再过十年又何妨,不碌碌无为,做心中所想,即便鬓角白发,额头刻上年轮,依旧还是“少年”。
(齐帆齐商学院年度品牌营第87篇,字数1736字,累计16137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