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走出校园可能是学习英语正确的打开方式(1)
记得还在学校的时候,常听学长学姐们传授经验,英语永远要放在第一位,其他的永远放在第二位。当时并不能体会这其中的道理,为什么他们如此一致地把重点放在英语上面。而当现在自己真正在社会中寻求立足,放眼望去,随便一份体面的工作都要求有扎实的英文功底,就算不要求精通,但也至少要能作为一个拿得出手的技能,直到这时,才深深知道前人为何出此建议。在多数时候,英语能力直接决定了一个人的职业高度。
但是很多人在面对学习这件事上总是望而却步,甚至不经尝试就把学习的念头扼杀在摇篮中,这是为什么呢,深层次的原因还是原来在学校中,对考试的常期恐慌从小到大一点一滴积累,并越来越深地根植于自己的潜意识中,慢慢便形成了一种无意识状态的条件反射,一触及学习之事,就像触电般避之唯恐不及。也就是习得了一种自然而然,不需要经过大脑分析就立马会出现的恐惧。潜意识中的害怕让我们固步自封,从而形成一种『习得性恐学症』。为什么我们一惯认为的权威的学校教育没有让我们掌握一门语言该有的思路和方法呢,主要原因如下:
㈠学校教育并不系统:
细心的人会发现,虽然学校的教育很正规,但是从初中到大学,我们学到的英语实际是零散的,是未经系统性总结,有一句是一句的学习,这就很不利于我们在头脑中形成完整的知识框架,进而也不利于我们习得一种语言模式。当然,这些储存我们大脑中的趋近于碎片化的知识在一定程度也会经过我们的内化和加工,形成一定的系统,但并不充分,这就是为什么我们一提起学英语就不知从何做起的原因,因为它没有被整理成一条顺畅的逻辑线,我们抓不住它的起始部分,也就会出现因为从无下手而直接放弃的局面。
㈡学校的教师好坏随缘:
我们知道,现在的中学教育一直都缺老师,不仅缺老师,也缺好老师。当然这种情况也符合常理,一个学历极高,对某门课程极有见术的人,基本不会去中学当老师,要当老师也至少会去大学。这里也不是说中学就没有好老师,只是说概率上是很低的。同样的也不是大学老师就都是优秀的,他们可能仅仅成绩优秀,但并不知道如何教书育人,掌握教授能力需要一定的悟性,而悟性在人群中的分布也很随机。当刚好一个有学识的人拥有较低的悟性,或一个有悟性的人拥有较低的学识时,又使好的教师更加难求,而线下教育资源有限,如果按从初中到大学有9年在上英语课的话,那么平均一个老师要教3年。所以好的教师可遇不可求,好坏都随缘。
㈢在学校时,不利于自由学习
一是,我们忙于为考试做准备,极易陷入为了考试而学习的误区,考什么就学什么,怎么样能得分就学什么,从学习目的上就出现偏颇,更不指望有多少实用效果,结果就是除了考试外,什么都驾驭不了。有同学说我连考试也没驾驭[捂脸],没关系,后面我们会知道不仅毕业不是学习的终点,年龄也永远不是。
二是,我们的学习资源很有限。比如我们那个时候,宿舍用网是不方便的,甚至最一开始智能手机都还没有普及,没有机会选择线上优质资源,报名培训不仅要考虑是否与学校课程表冲突,及上课地点是否方便,加之手头资金不是很宽裕,也要三思而后行。可能现在会比我们那个时候好一点?但学校的条件一般来说还是相对落后于社会发展的,一个学校的教学资源和学习环境的改变和完善往往需要很长的周期,这个速度很难赶上社会发展速度。并且,就算真的能有幸接触到很多资源,想要开口练习英语,还是很难的,我们没办法在宿舍里噼哩叭啦的讲,这会吵到同学,图书馆更不行了。虽然那个时候学校有英语机房,但预约到位子并不容易。种种条件上的,设备上的,环境上的约束,让我们离正确的学习方式越来越远,渐渐养成了一种低效的,没有实用价值的学习模式。
㈣教学题材不具有趣味性和实用性:
我们被规定必须严格按照指定教材学习,但往往其内容不具趣味性。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当一个内容无法激起我们的兴趣时,就从主动学习过渡到一种被动学习的状态。甚至很多内容不具有实用性,用途不够广泛,也很少有老师会撇开教学目标,真正教我们如何用这门语言进行沟通和交流。
当然要细数的话,可能你还会发现更多学校学语言的不利因素。当然不能说在这种情况下每个人都学不好,而是破除以上种种局限的话,一定会更好,一定会使没学好的能学好,学好的学得更好。恰恰在我们走出了校园,实现生活自由经济独立后,使学习有了更多的选择和可能性,最重要的是我们真正意识到了学习的重要性,这直接为我们提供了源源不竭的学习动力。
当我们走出校园,坐拥着各种便利资源,一年前我们看中那个因为英语而放弃的职位,一年后完全可以重拾机会,它实现起来并没有那么难,我们一定要破除原来的旧有模式重新看待问题,不能被错误的思维定势套牢。只要摆正观念,理清逻辑,而不是眉毛胡子一把抓,学习并没有你想象中那么难。那么怎么迈出英语学习的第一步,以及如何走好每一步呢。这是我们下一篇要讲的内容,敬请关注本文集“Curry谈学习”,以便在第一时间捕获新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