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一篇,赏析
2023-09-19 本文已影响0人
拜读LY
怨篇(节选)
汉·张衡
猗猗①秋兰,植被中阿②。
有馥其芳,有黄其葩。
虽曰幽深,厥③美弥嘉。
之子④之远,我劳云何!
注释:
①猗猗:美盛的样子。
②中阿:丘陵里,也指山湾里。
③厥:代词,其。
④之子:即“是子”,指兰。
赏析:
古人咏秋兰,常叹其凌霜,赞其高洁,惋其未得芳信、未放春时,张平子(张衡字平子)却偏偏别出机杼,反其道而行,四言《怨篇》,立意新颖、结构巧致、语言清新、比兴强烈,诗中多用对比、隐喻,层层递进,启人深思。
“猗猗”一词,原是赞语,形容植物美好繁盛,诗人起首,即以“猗猗”来盛赞本应在霜中傲然独放的“秋兰”,无形之中,便已令人眼前一亮;而后句“植被中阿”又将这种“亮”以对比的形式赫然凸显。“中阿”为山湾,是荒僻之所在,但这样的荒芜之中,却有一丛又一丛、一片又一片的秋兰蓊蓊郁郁地生长着,盎然纯美、生机蓬勃,这种对比,何其之强烈。
之后,诗人又以“有馥其芳,有黄其葩”对秋兰浓郁的花香、娇艳的花容做了生动阐述,这种本就强烈之极的对比,就更强了几分。
待五、六两句,诗人笔锋顺折,将这种不曾明言的对比、赞誉与喜爱,写在了明处。“虽曰幽深,厥美弥嘉”,虽然生长在幽僻的深山,但是它依旧纯美而嘉好。层层烘托之下,这种好与美便愈显难能可贵。
然而,秋兰如此“嘉美”,却无人欣赏,懂得欣赏的诗人却又难在近旁,诗人心中难免生怨,由是,七、八两句,诗人慨叹:“之子之远,我劳云何!”距离你那么遥远,我徒自怨恨嗟叹又有什么用呢?此处之“劳”,上映题首之“怨”,中合“中阿”之幽,下绾秋兰之嘉美,用之绝妙。且,诗中虽在言怨,但不过因赏兰不得而怨,怨愈深,则衬的爱愈重、兰愈好,寥寥几语,无须细读,便已觉深婉,无怪刘勰在《文心雕龙》中会以“清典可味”四字赞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