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黑们的两处漏洞

2020-06-16  本文已影响0人  一思读书

要是不黑中医你都不好意思说自己是网络上知识精英,都不好意思说自己具有现代人的思维方式。有一个很知名的网络大咖曾说:如果你的企业招聘人才,就问一个问题‘你信中医吗?’如果面试者说信,这个人坚决不能录取。

这种事儿真的被我碰到了。我去一家公司面试,在了解完我的基本情况之后,与我面谈的面试经理放下手里的简历,看似轻松的语态问我:"信中医吗?"

我愣了一下,不知道该从何说起,思考片刻后疑惑的问他:“贵公司还有中医业务?”

“我们公司没有中医业务,这是公司招聘的一道考题,希望能你能作答。”面试经理回答道。

“我不大懂中医,您说的中医是指什么呢?中医理论?中医大夫?中药?中医技法?还是什么…”

“哦,不,我只问你信不信中医,你回答就好,没那么复杂!”招聘经理打断了我,并且有些不耐烦了。

“那我信吧…”我觉得应该信,但当时的我并不明白这道面试题的意义。

“好的,那请先回去等通知吧,合适的话会电话通知你复试,你出去的话把下一位叫进来。”面试经理结束了面试。

直到我看到网络大威的视频,才明白面试失败的原因。

新冠疫情的防控,中医的优秀表现,让支持中医成为了主流的声音,这让我们这些对中医抱有敬畏之心的人总算缓过来一口气,让那些中医黑们闭了嘴,也让那些被中医黑迷惑了眼睛的人能够及时的醒悟。

但真正的中医黑始终是中医黑,他们虽然闭了嘴,但内心依然是中医黑,他们依然保持着某种优越性,就像早年的杀马特,虽然褪去了夸张的外形,但始终认为自己是时代大潮中没落的贵族。

中医黑真正应该被嘲笑的地方并不是对中医的抹黑,而是他们并不清楚自身的问题,也从来不打算弄清楚。

在无数次激烈辩论当中,中医黑把“科学”这个词做为武器和盾牌,让支持中医的一方似乎失去了“科学”。好比两个人对峙,地上就一根棍子,中医黑把棍子先拿走了,而另一方只能赤手空拳。

而事实上并非如此,科学不是地上的那根棍子,谁抢走谁有理,科学也不是幌子,谁举起来谁称王。

中医黑惯以“中医不科学”为核心观点,似乎与中医黑争论中医是在进行科学探讨,而进行科学探讨最起码要有具体这样几个方面:首先主观要一致,而与中医黑探讨时却是信与不信的探讨,信中医者虽然没有经过严格的考证使得不信者信服,但中医黑们却扛起了科学大旗,要用科学否定中医,似乎他们经过了严格的考证,证明了中医的不可信,这实在有些无稽之谈。

比如有人举例说本草纲目记载治疗疟疾可抱大公鸡跑到四岔路口再跑回家。

从主观上看来这不可能使人信服,但是中医黑却说从科学角度不可信,那么请问,你考证过了?既然从科学角度认为不可信,那么势必要经过科学考证,如果没有何必把科学强加进来。

大家都是主观判断,中医黑却抗出来科学,这就是自欺欺人。固然中医的记载中有很多是我们主观上看不明白的,大家都看不明白,说明这是科学以外的事情,但不能说中医不科学,只能说中医不是科学。

虽然仅仅差一个“是”字,但含义天差地别。中医可以是科学研究的对象,中医也可以使用科学方法给自己提供帮助,但是中医不科学是不成立的。

另外中医黑还会常提到中医未经“双盲试验”的验证,所以不可信,他们对于随机双盲试验采取迷信的态度。

什么是双盲试验呢?它包含几个关键的要素:大样本、双盲(测验者和被测验者都不知道所属组别)、随机;

药品药效的双盲实验意在排除安慰剂效应,也就是暗示效应,因为很多疾病是可以在暗示的作用下自愈的。虽然双盲试验有很强的筛选功能,但却依然存在着很大的问题,也有很多矛盾的地方。

比如大样本,样本是指确诊的病人,那么大样本是指多大,对于一些并不常见的疾病如何能够获取大样本的数量,这本身就是很大的问题。所以这里大样本是很难取得的,比如高血压,如何找到同等血压导致的同样症状的患者呢?毕竟不同的人测量出同样的血压,感受却不同的大有人在,所以西医制作了标准血压的数据,根据具体的测量来确定高血压的程度。

有了这种标准之后,确定高血压就变得简单了,以此去测量药物对于降血压的对照,但这种结果并不是在治疗疾病,而是在测量药物对于人体血压的功能和影响,这对于控制血压有一定的作用,但却不是治疗疾病。

再比如随机和双盲,对于接受测试的病人和医生来说,他们都不知道吃下去的是药物还是玉米粉,但他们都知道吃到嘴里的东西是为了治疗已经确定的病症的,而且对于病人来说,站在面前是医生,医生在为他治疗,这又如何排除安慰剂效应呢!

所以中医黑们迷信的双盲试验只不过是用来测试物质对于人体的干涉和影响作用的,而不是为了解决病症,这是中医黑们没有想过的。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