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禾读书会 1月

2018-01-31  本文已影响0人  周小群576288
2018,跨出第一步。

【王美萍】《非暴力沟通》

《非暴力沟通》读完最大的感受集中在三处:其一是爱自己(第九章内容),对自我需要和感受的理解,对自我表现的包容;其二是非沟通的四个关键性步骤(观察、感受、需要、请求)以及第三点对话中对他人情绪的理解。

    整本书的思路,先提出非暴力沟通的关键——爱,这也是后文作者反复强调的观点;然后展示了“非爱”的异化的沟通方式;继而分五章讲述了非暴力沟通的四个步骤:观察(对个体具体的或连续性的行为发表不带道德评价的意见,而不由此行为推测、总结其人的性格和其他方面)、感受(我们不对行为进行评价,而是表达此刻的心情)、需要、请求(减少抽象的语言,具体的描述请求内容);此后各章可以看成是非暴力沟通技巧在生活中的引用了,去倾听别人、理解自己、合理的表达愤怒与感激,热爱生活。

    在阅读中,除了“爱”以外,给我很深映像的另一个词是“具体化”,尤其是在非暴力沟通的四个步骤中,作者一再强调我们具体的表达自己的观察结果、具体的描述自己的感受、表达自己的需要和发出具体的请求。其实我很认同这个观点,只是在表达感受和发出请求这两点上,我觉得这种具体化和我们中国人尤其是南方人言行上的“委婉”似有冲突。我们很多时候有意无意间会把自己的把自己的需要或者感受暗示出来,而不会明示。当然,另一方面而言,这种风俗,也让我们更擅长体会别人的情绪。

      第九章爱自己给我很大的震撼,可能第九章作者的疏导,确实让我很受益。不同于以往我所看过的文章,在这里作者强调了“对自身需要的关注”,让我觉得以“满足需要”为导向去处理问题,而不是纠结于自我的愤怒与不满——虽然这是句正确的废话,但当我在与人共事中再体会这句话时,确实感到身心的一阵轻松。


【娟儿】《傲慢与偏见》

第一次读本书是高一,正好十八岁,正好憧憬浪漫与爱情,本书满足了我对于爱情的所有美好的想象,如此不同的两人,又都有着良好的品格,最终走到一起是多么幸运又幸福的事!在学业的重压下貌似看到了一点小小的希望!如今匆匆十几年过去,凡尘琐事压身,心境已经大不如前,再看文章,竟然看出来几点心酸,开始不屑的角色(牧师夫妇),现在多了几多同情和欣慰,对于魏肯夫妇除了鄙夷,还多了一分感慨:一切都是命运最好的安排!想起现如今最流行的一句话:格局决定命运!是的,格局也决定婚姻,一切相配的婚姻都是值得祝福的,也都是能获得幸福的!


【卢赞明】《小王子》第二十一节

这一节的内容,想必很多人在其他地方也会听过,建议读一下原文。故事说的是小王子与一只狐狸成为朋友的过程。

一个人与另一个人相遇,如何才能成为朋友?想必需要遵循一些逻辑,比如开始建立关系,让对方开始在自己眼中成为独一无二的个体,并相互需要或感到高兴。

下一步就是花一些时间给对方,不做现成的看客,而是需要有耐心地去了解,并通过一些其他的人或小事而回忆起对方。

再下来就是一些仪式感,这是重点。何为仪式感?原文解释得很到位,简而言之就是能让某一天或某一时刻,与其他日子或时刻不同!

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工作中,或许越发狭隘理解了仪式感,以为仪式感就是正式地表达,隆重地对待等。有时吃力不讨好,而后就开始喜欢大大咧咧地说何必那么在意这些?

在我而言,简单的仪式感就是勇敢地表达自己在乎的东西,并让对方真切地感觉到与其他时刻其他感受不同!


【周小群】《运动改造大脑》

书的原版书和中文版分别在2008年和2013年首版的,此前,一直被告知,脑神经细胞是一次性的、不可逆的、越来越少的,这种理论一直深深影响着中国的妈妈们,生怕一点点的松懈就影响了宝宝的一生。焦虑如我,读前设想了以下问题:运动怎么改造大脑?运动改造大脑的哪些方面?运动可以把大脑改造到什么程度?

瑞迪认为并且证明运动时,身体提供了更多的神经递质和激素,让神经元细胞的突触得到修复、强化,让新的神经细胞再生成,新突触和新细胞意味着更强的神经连接和更多的神经回路,从生理层面上,运动时大脑得到了提升和改造。如果在运动后安排学习的话,神经回路会不断被刺激,专注和记忆会比其他时间更容易控制。不安排学习也不要紧,因为神经连接不仅控制着认知,同时也影响着情绪传递和应激阈值,长期高强度的锻炼后,慢性压力、焦虑、抑郁、注意力缺陷、成瘾和衰老等病症都有很大概率消除,效果与最顶级的神经类药物相媲美,不同的是运动更加没有依赖性、耐药性,同时几乎零成本。唯一不完美的就是,运动也存在很大的成瘾性,看阿甘就知道了。

以闪卡教育在我国出名的多曼博士,其实有一套系统的婴儿早教方法,首要提倡的就是婴儿的动作发展,但几十年来因为始终没有进行科学的对照实验而饱受正统科学的诟病和不信任,在理论上有如此大的突破后,相信也会有更多的父母投入到运动育儿的浪潮中。

所以,父母要先运动起来吗?如果能抽出时间运动,大脑得到改造后,我们就不会感到那么忙碌了。


【续杯冷咖啡】《所有开挂的姑娘,都曾努力到踉跄》

其实,有人比你努力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比你家境优渥、比你聪明漂亮的人,还比你更努力。有人觉得这本书是满满的鸡汤,听起来很有营养,却没有什么干货可言。又或是觉得这些名噪一时的创业者们,忽又登上巅峰,忽又跌入谷底,也不见得是人生最后的赢家。殊不知,过程才是最重要的,至少这些人都曾努力过。如果仅以结局为导向衡量人生,所有人一生下来就指向死亡这唯一的终点。然而,我们所走过的道路,轨迹各有不同。正是这些轨迹,勾勒出人生最完美的轮廓。

作者Amy吴静是一个幸运儿,毕业后就进入美国赫斯特传媒集团旗下的杂志社,后来转行到PR行业排名前三的宣亚,再到创业成立girlup,颇为如意。旁人看来顺风顺水,以为是幸运之神眷顾,而其背后的艰辛却不为人知。幸运往往青睐于目标明确并且愿意为之努力的人。为了得到第一份工作,她绞尽脑汁,她脚踏实地,东奔西跑完成实地调查,获取一线资料和数据,也成为她走进杂志社的敲门砖。在杂志社上班,很多人觉得人生可能到达这种程度已经近乎完美,每天顶着最时尚的妆容,穿着最前卫的服饰,在豪华的地标建筑里办公。Amy却不安于现状,继续挑战自我,开拓人生的未知域。这条路走的很艰辛,那一段煎熬的时光,在未知世界不断探索,如饥似渴地学习各种知识,为此整夜整夜失眠,内心的孤独感难以形容。然而,回想起来,来时走过的路,积累了无数资源和人脉,都是成就今天的Amy不可或缺的东西。

大部分的人不安于现状,却又无能为力,最后演变成消极颓废。其实,朝向一个目标,即使只是一个短期的小目标,一点一滴的努力,都会让自己的人生不同于往常。一次次小小的改变,量变演化为质变,就会带来飞跃和重生。我还记得,有位同学告诉我,他的父亲很爱看书,可是从来没跟他谈论过书的内容,直到从某一天开始,他的父亲开始侃侃而谈。他说,这大概就是努力积累到一定程度,可以贯通古今、引经据典了吧。如果还没有长远目标,不妨先制定一个切合实际的小目标,转化为行动力,在实现它的路上,也许你会发现自己的兴趣和潜能。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