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所理解的大学
01
清末国学大师王国维在他的著作《人间词话》中说到:“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罔不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界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界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正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界也。”我把这三种境界理解为求学的三种境界。
第一境界是初高中阶段,我们埋头苦读,挑灯夜战最终经过高考的厮杀走进自己心仪的大学,这是独自拼搏的阶段。
第二个阶段是大学阶段,这个阶段的我们处于成熟期,对于知识的学习不仅仅是考取功名而是术业有专攻,有自己的想法。这个阶段的我们需要衣带渐宽人憔悴的钻研精神。
第三个阶段是中年学习阶段,在离开教育体制的约束我们有了自己独立的想法以及阅历,对事物的理解不同往日,这个阶段的学习是修心,是对人生的认识。
这三个阶段中,私以为大学阶段是人生最为重要的阶段,也是树立价值观和人生追求最佳的阶段。
梅贻琦先生02
对于大学最中肯的描述我认为是清华校长梅贻琦老先生说的:“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
大学之大不在于高楼大厦,不在于有多大的面积,而是在于里面的老师,老师的学问有多大,老师的品德有多高,大学才会有多大。在这个树立青年人三观的重要时期,好的老师是多么难能可贵啊!我觉得好的老师不是教会学生多少知识,而是教会学生如何获取知识,并且用自己的人格影响学生,如果一个大学里面能有这样的老师那么这个大学就算只有一间小房子那又如何呢?在思想的面前,所有的物质都是渺小的。
我们的大学需要自由,这种自由不是放任自流而是学术自由。青年学子应该敢想、敢说、敢做,就是需要一种“愤青”精神。但是我们的大学生敢说的少,敢做的更少。
我们的大学更多给人一种社会的感觉,各种应酬不断,各种虚与委蛇,少了一种做学术的氛围。我们鼓励全面发展,创业也好,兼职也罢,社团也好,学生会也罢,都是可以发展的,但是在我们的大学,有的学生团体之间存在官僚作风,这完全不应该出现在学校,尤其是大学这种神圣的地方。
大学里应该是人人平等的,教授与学生平等,校长与老师平等,这里的平等不是说级别上的平等,而是思想上的平等。我们都是生活的学生,每一个阶段的人都是那个阶段的学生,没有所谓的大小,只有所谓的渊博,知识和思想的渊博才是大学之大。
大学教给我们的应该是态度而并非学识,是对人生的态度。是终其一生为学术奉献,还是不屈不挠为小家奋斗亦或是为国为民有大的情怀,这才是大学应该教给我们的。
钱钟书先生03
大学能教给我们多少知识呢?没有多少!在大学这种教学环境下通过老师讲授的知识少之又少,很多大的学问家都是自己研究而并非老师教出来的。在大学这个阶段我们应该有自学能力,我们的老师学校也应该给我们提供自由的学习氛围,让我们自己研究让我们有自己的想法。
钱钟书先生在清华读书时上课几乎都是随手拿一本书自己看,很少听老师讲。大学四年钱先生说道,清华没有能当我老师的人。遂赴欧洲留学。
钱先生是有真才实学,虽然不听老师讲课,但是大学四年横扫清华图书馆,阅籍无数,试问有哪个老师能比图书馆博学呢?如果真的要建筑上的大,那么就图书馆一定要非常大!
大学之大还在于大的学问。大学不应该只是教专业知识的地方,而是教人们更好的生活的地方。包括怎样认识自己面对自己,如何应对挫折,如何与人交际,等等。
大的学问是世界万物而非具体的某个事物。就像《大学》中说道:“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这段话没有告诉我们应该怎样学知识和如何学习,但是却告诉我们要把大学上升到精神的层次,不要拘泥于小的事物,要修身养性推己及人,最终治国平天下。这才是大的学问,这才是大学的大!
现代大学发源于德国,流传于世界。现在在德国,有的大学依旧没有大门,没有大的围墙,进出自由。这意味着大学只是一个地方,最终决定它是否好坏的不是守卫森严的设施,而是自由之是想,独立之人格!大学的大在于这所大学能带给你多高的眼界,这里的老师能让你看到世界是什么样子,而不是故步自封。我们需要通过大学来更好的认识世界,从而认识自己。
国立北京大学04
大学可以说是应试教育的最后阶段,这个阶段是学生成型的阶段,每个人都会在大学找到自己的方位,所以我们的大学要给我们提供更好的教育就必须要强大。大学之强是思想之强,是行为规范,学校作风之强。最基本的是大学至少要给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其次是基础设施建设,然后是拥有一批优秀的学者或者大师。中国的大学很多,但是有大师的却不是很多,很多学校虽然大,基础设施虽然好,但是美中不足的就是缺少大师,缺少那种有震撼力的导师。
大学之强要强在师资力量也要强在敢于维护学生的利益,北大副校长针对扶老人被讹曾这样说道:“你是北大人,看到了老人摔倒了你就去扶。他要是讹你北大法律系给你提供法律援助,要是败诉了,北大替你赔偿。”这段话在网上被很多人称赞。我觉得这样的大学才可以谓之强,但是又有几个大学可以这样呢?北大校长的话无疑给了学生们勇气,在这样的言论下北大的学子又有什么不去扶老人的理由呢?大学之强在真理,在于气节,在于明德至善。
大学之强要强在学生。事物的发展总是新旧替换,设施陈旧可以换,大师垂老用什么换呢?所以学生必须要强,学生要敢于突破陈旧的观念,独立自主充分利用学校的资源来完善自己,为自己多学一些技能。并且我们需要谦虚之心,现在很多大学生眼高手低,感觉学习没有用处,觉得老师讲的不好就不去上课。这是最大的错误,学习并不是没有用而是我们还没有学到可以拿来用的境界,老师讲的不好可以自学,图书馆总是最好的地方。我们没有理由松懈下来,大学才是正真奋斗的起点。
大学之强更要强在思想,我觉得大学应该崇尚学术自由,摒弃故步自封。我们不能以老师的话唯命是从,我们应该有自己的想法,敢于提出质疑与思考,不要全盘接受或者否定。我们要与时俱进,在科技发展的今天,世界早已经触手可及。我们不但要关心国家事情还要关心国际上的事情,要把眼光放的长远要高瞻远瞩,看到世界是不断变化的,要学习人家的新东西来弥补自己的不足。
鲁迅先生05
我有朋友在加拿大滑铁卢大学读书。她经常通宵作业,背演讲,做方案。她们的高中确实比国内轻松,但是大学比国内高中还要严格,毕业非常困难。这是国外的大学和国内大学区别最大的地方,虽然国内一些名校里面也不乏这样的氛围,但是更多的是轻松玩乐,我觉得大学才是学习的最重要阶段,这个阶段决定着人生的方向和学习能力。
但是很多人在经历艰苦的高考后就放松了,最终大学四年如白驹过隙索然无味。我觉得大学之大不仅在于师之大,也在于学生之大,学生的眼界有多高,学生的想法有多远很大部分来自于大学氛围的感染。
有的人在大学四年树立长远的目标,并终其一生去追求;有的人浑浑噩噩等到毕业随便工作,可想而知工作也会庸庸碌碌终其一生。不论哪一种方式都没有错,但是不同的方式将会对生活的认知不同,对人生的看法不同。
在大学这轻松的四年中,我们不应该轻松,我们应该树立自己的目标,为之努力奋斗。这四年需要衣带渐宽终不悔,需要为伊消得人憔悴!
我们不仅要奋发学习术业专攻,更重要的是要有情怀,对小家的情怀,对大家的情怀。国家的未来在于青年,青年是每一个国家的支柱,青年的思想,行为将会影响这个国家的兴旺,作为大学生的我们不仅需要爱小家,更要爱大家。
在中华数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不乏为国家拼搏的人,不乏救国救民的人士。我最喜欢的作家鲁迅先生便是其中一人。先生在日本留学期间看到中国学生的行为而弃医从文拯救人心,医学是救人身体,文学是救人思想。
先生通过自己的所见所感而终其一生从事文学工作,抨击封建社会陋习,文章发人省醒。我们的国家在建设过程中需要科技更需要思想,科技落后是一时,思想落后是一世。
读书06
大学四年我们应该培养自己的独立意识,为自己的目标而奋斗,虽然不需要闻鸡起舞但也要用好每一分钟,不能是思想上的巨人行为上的矮子。
我们要有包容精神,不能只钻研自己的专业,应该多涉猎其他方面,文学和工学其实是互补的,文学艺术的美可以给科技的发展提供灵感。
乔布斯对苹果的设计理念很大一部分来自于中国的书法和绘画,乔布斯很好的把中国的绘画元素运用在苹果之中,其中最突出的就是苹果设计的简单化,就如同中国的简笔画一般,寥寥几笔却别有洞天。
所以说文学和工学应该都要涉猎,不同的学科可以让我们感受到不同的世界,两个世界的相互碰撞总会产生不可思议的火花。
在大学四年我们要多读书,读那些有思想的书。每一本流传下来的名作都是经过岁月的洗地和筛选的,这些书汇聚了作者一生的心血,对我们很有裨益。
读一本好的书就如同和一个智者交流可以让自己更加聪慧,读一本好书可以培养自己的人格提高自己的认知能力。
当我们拉着行李进入大学的第一天我们很难想象四年后毕业的那天,但是当我们拉着行李走出校门的那天,我们便会怀念开始的第一天。
时光如流水,弹指一挥间四年匆匆而过,希望毕业那天你可以对四年前刚进大学时的那个青涩的你说,大学无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