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得对阅人哲学

教别人如何生活的文章都是废话

2015-10-25  本文已影响6828人  魔鬼的赞歌

(有人说我这是反鸡汤的鸡汤文,我只能说我这是纯吐槽,各位别往心里去。)


早上起来,打开简书,首页的文章前五是这几篇。

截图是早起看到随意截的,也并没有通读其中文章,并非对其内容持反对意见。只是看到这些标题,做个引子。

我一路扫下来,全是“你如何如何”、“你应该如何如何”之类的标题。

首页经常大版面是这类文章。而今天居然第一个页面5篇全是这种。

我为什么不喜欢这类文章,因为这类文章毫无用处,是的,没有一丝一毫的实用性。它们满足的不过是读者虚幻的内心,仿佛看了这篇文章,没深度的我就能有深度了,内心脆弱的我就能强大了,自己的脑子就会有自己的想法了,没涵养的我就会有涵养了,幸运的我就可以不努力了?

所谓的深度,所谓的涵养,所谓的自我意识,不是靠别人指出你的缺憾来产生的。不是我说你没有,你发现“啊呀我确实没有”就会有什么切实的改变。

人的思想取决于一丝一毫的积累,取决于你读的每一本书,听的每一首歌,看的每一部电影,学习的每一门学科,经历的每一件让你有所感悟的事。而更重要的是,依靠自己所积累学习的这一切来形成自己的价值观:即所谓的【评判标准】。孔子说“见贤思齐,见不贤而内自省也”,可好像人们只看到思齐和自省,而忽略了最重要的一点:如何判断“贤”与“不贤”?如果你连正确判断的能力都没有,谈何思齐和自省?所以我说这类文章毫无用处,因为如果一个人真的没有“深度”,没有“个性”,看了之后肯定依然没有,而如果已经有了自己的【评判标准】,又何须别人给你指出该怎么去生活?

有这个时间去看这些,获得一种虚幻的满足感,以为自己学到了人生真谛,还不如从身边的细枝末节开始改变自己,多读好书,多去想,多看好电影、好影评少看垃圾片,多去学习真正的知识而不是找存在感,久而久之,你自然会发现所谓的“深度”“涵养”只会在长久的积累下自然而然地产生。

当然,绝大多数人一看到【久而久之】、【一丝一毫,长久积累】这样的话立刻就打退堂鼓了。大家都恨不得吃一块记忆面包直接理解一切,又谈何学习积累?所以大家才愿意看这类文章,仿佛自己也是在学习积累,还轻轻松松的多好。

截图是早起看到随意截的,也并没有通读其中文章,并非对其内容持反对意见。我写的是个普遍现象,截图只是看了这些标题成了引子,并非对这些作者有什么意见,请勿见怪。就算我写了一篇纯吐槽文吧。

更新:评论19楼里有V先生 推荐的独立博客,可以看看。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