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偏逢离人恨,别后相思两地心
不知不觉,春天已过去大半。绵绵细雨夹杂着红梅,白梅,绿梅,玉兰花,桃花,樱花,天秤花,海棠花的花瓣雨,已不知开幕谢幕了多少次。春天的脚步已渐渐离我们远去,于是,在清明时节这个仲春与暮春交界的节气里,总有一丝挥之不去,纠缠不清的惜春之情在我们的心间徘徊。
而南宋词人吴文英也有这么一段挥之不去的清明情缘,把它写进词里。
风入松
听风听雨过清明,愁草瘗(yì)花铭。 楼前绿暗分携路,一丝柳,一寸柔情。 料峭春寒中酒,交加晓梦啼莺。
西园日日扫林亭,依旧赏新晴。 黄蜂频扑秋千索,有当时、纤手香凝。 惆怅双鸳不到,幽阶一夜苔生。
风入松,词牌名,又名“风入松慢”“松风慢”“远山横”“销夏”。
作者吴文英,字君特,号梦窗,晚号觉翁。这首词是他年轻时在西湖,与一女子同居的那个阶段所写。
词的上片描述的是主人公与一女子在清明分别,然后春夜宿醉,酒醒的场面。时间从两人吃完饯别宴,下楼分别,到折柳相送,分道扬镳,飘落江湖,到主人公又上酒楼,宿醉方醒。之间,经历一天一夜。可见,分别时,岁月在酒杯里走得很慢,很慢。
上片所表达的情感总让人在脑海中,将之与以前的诗词玩起连连看。比如:“听风听雨过清明”与唐代许浑《谢亭送别》里“满天风雨下西楼”;“愁草瘗(yì)花铭”与杜甫的《春望》“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料峭春寒中酒,交加晓梦啼莺”与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里“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孟浩然的《春晓》“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之所以能联系起来,是因为潜藏着类似的情感。比如:“听风听雨过清明”虽不似“满天风雨下西楼”的一人独饮孤独下楼,却也是和离人一起下楼,其间令人断肠的离愁别恨实现相似的。“愁草瘗(yì)花铭”是草埋没了花,看似与《春望》里“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的感慨国家政局没什么关系,但是两者相同的是将植物拟人化,在植物上寄托人的悲伤情感。再者,“料峭春寒中酒,交加晓梦啼莺”和“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都是描写分别后宿醉方醒的情形,只不过一个醒来,听见的是莺啼,另一个醒来看见的是风吹起的柳条和残月而已。另外,“莺啼”这种清晨闹钟的设定,也不仅出现在孟浩然的《春晓》里,只是太多,不一一列举,只拣家喻户晓的罢了。
而下片描写的是两人分隔两地后,主人公在西园,看着离人玩过的秋千,借黄蜂传达相思之情。通过“日日”,“依旧”两词,我们可以看出主人公虽不能至离人跟前,但是日思夜想,换上相思病了。而“新晴”,更是个扎眼的词。它的相对是“故人”。故人未归,而雨过天晴后有一天晴。
接着,“黄蜂频扑秋千索”其实是梦窗词的一大特色。吴文英很擅长把动物的本能与人的情感相结合,以词驭物,为自己所用。黄蜂寻花采蜜是本能,而梦窗却是把黄蜂错认沾上离人脂粉气的秋千绳作花融入思念,仿佛自己就化作那只对秋千绳(离人的生活痕迹)执迷痴倒的黄蜂,以此希冀可以离离人更近些。这何曾不是“相思入骨”的表现呢?相比上文提到的杜甫《春望》里的花和鸟,梦窗将动植物人格化的手法更加生动自然,赋予动植物新的内涵。
“纤手香凝”是全词第一次正面写到离人,为下面用“双鸳”借代的离人做铺垫。“幽阶一夜苔生”,初读,会觉得莫名其妙。其实,联系到“双鸳”的意思,就很明白了。“双鸳”是指离人的鞋面绣的图案。晏几道的“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中的“双”字与“单”形成对比。那么,“双鸳”也可能是与主人公的孤独形成对比。更何况,“鸳”即鸳鸯,有结为连理的含义。而,私以为,“双鸳”既是当时离人所穿的鞋面图案,又暗藏主人公想和离人天长地久的美好期盼。回到“幽阶一夜苔生”,其实就是离人留在石阶上的鞋印的地方,突然一夜之间就长满青苔。夸张时光飞逝之快,就像“朝如青丝暮成雪”。
这里非常有趣的是“苔”这个意象。李白《久别离》 “东风兮东风,为我吹行云使西来。待来竟不来。落花寂寂委青苔。”还有唐崔鲁绝句《暮春对花》:“病香无力北风吹,多在青苔少在枝。马上行人莫回首,断君肠是欲残时。”这两处“青苔”都寄托着怀人之情。但是,“青苔”不仅于此内涵,有兴趣可以查找文章研究。那么,梦窗的“苔”也是怀人之思的表现了。
这首词写于他“十载西湖”之恋期间,没有晏几道“梦里梦外”的思念,只有最单纯的睹物思人。清明时节,却没有踏青游春的兴致,犹如李清照南渡后的“谁怜憔悴更凋零,试灯无意思,踏雪没心情”。只是那个人不在身边,仿佛自己的灵魂也跟着带走了。单纯的爱情怎么经得起分隔两地,书信难达的折腾?这么容易凋谢的春色,匆匆,只知前进。不知道那个远方的她,会不会如同自己环视满园春色,只因心间存一人,而没心情呢?这样的疑问,就如同溅起的飞沫,最后还会回到大海,再也见不到了。
不知道,如此春色的时光,你的那个他(她)在你的身边吗?
iry"����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