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摄影课总结—一篇没有图片的手机摄影教程
记得半个月前写的一篇关于投资的文章里,提到我买了一个手机摄影课程,拖拖拉拉到昨天才上完,收获很大,总结记录一下,也希望对对摄影感兴趣的朋友有一定帮助。
不过在总结心得之前先卖个关子。
器、术、道
《神雕侠侣》中,独孤求败在石壁上刻下了这些字
「紫薇软剑」三十岁前所用,误伤义士不祥,悔恨无已,乃弃之深谷。 重剑无锋,大巧不工。四十岁前恃之横行天下。 四十岁后,不滞于物,草木竹石均可为剑。自此精修,渐进于无剑胜有剑之境。
独孤求败的经历可以分成三个阶段,最初是「器」的境界,靠紫薇软剑之锋利,伤人无数。而三十之后靠的是剑「术」,以招数取胜,重剑无锋,大巧不工。而四十之后靠的是「道」,不再受制于「器」与「术」,达到了无剑胜有剑的境界。
其实摄影也是一样,对于摄影来说:
-
器——指的是所用的工具、软件等,这些是摄影的基础,然而只是最初的境界。拿到单反拍出烂片的大有人在,用普通的手机也能拍出上乘之作的才是高手。
-
术——拍摄的技巧、构图的技巧、修图的技巧等。有了术的指引,器才会有价值,一个好的器材在技术好的人手中才能真正得到充分发挥。
-
道——道是什么?道可道,非常道,我觉得,摄影的道就是:到底什么样的摄影作品才是好的。真正的道还需要大家自己去感悟。
那么回到正题,从最根本的摄影之「道」说起。
道
如何能算上一张摄影作品?
这次课程的主讲欧老师说,一张摄影作品通常由四部分构成:主体、陪体、前景、背景。其中主体是不可或缺的,其他的陪体、前景、背景则可以灵活选择。
其实我们平时拍的大部分照片都称不上摄影作品,最主要的原因就是缺乏这些元素。一个合格的摄影作品是应该有主题、有内容的,就像一篇文章要有中心思想一样。
我们很讨厌应试教育下所有文章都要总结中心思想,然而问题并不出在文章应该有中心思想,问题出在中心思想不该有标准答案,一千个人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让每个人看到同样的东西都要产生同样的想法这才是问题所在。
摄影与写作一样,是一种表达方式,要通过摄影传达给你的读者一定的东西,或者至少表达出自己的一定情绪。是传达还是表达视个人而定,很可能你想传达的东西读者接受不到,这可能是你的水平不够,也可能是读者水平不够,不过这都不成问题,重要的是要建立摄影的核心思想:摄影是为了传达或者表达。
只要你是俞伯牙,就不用担心不会遇到钟子期。
很多时候我们的照片只是忠实的记录了我们看到的景物,没有经过我们的思考与加工,所以完全无法传递任何东西。这就相当于一堆随机排列的文字,与文章的本质区别就在于表达与加工。
拍摄好作品的前提
很多时候我们无法拍摄出好的作品,是因为我们无法识别好作品,我们不知道好作品长什么样子。
俗话说:内行看门道,外行看热闹。
如果无法识别好的作品,必然没办法拍摄出好的作品,即使偶尔撞大运拍出来好的作品业无法保持下去。
想要提高自己的鉴赏力,就要平时多看、多拍。好的作品并不会像中学老师教给我们的有固定的套路,分辨一个作品好不好大多还是靠「感觉」,这种「感觉」只能靠实际的观赏、操作去磨练,尤其是看一些名家的作品,名家的点评,会有很大的帮助。
说到鉴赏力想起了一减有趣的事,清朝时很多珍贵艺术品都被农家乐审美的乾隆破坏了,艺术价值大降。而我们熟知的《富春山居图》之所以免遭荼毒还要得益于乾隆的鉴赏力,他把真的当成假的,赝品当成真的,才让真品逃过一劫,完好保存至今。
术:
道告诉我们什么样的摄影作品是好的,而术则告诉我们怎么拍出好的作品。其实网上五花八门的构图教程、调色教程大多数都在「术」的范畴,只有有了「道」的指引,你才知道他们这些「术」到底是在做什么,为什么这么做。
最初看很多PS的教程,拿出一张范图,告诉你一堆参数,任何人去调都能调的很漂亮。然而自己拿到一张照片,还是蒙的,不知道该怎么调,这就是因为我们还不知道好的照片长什么样,这就是道的重要性。
然而光有道也是不行的,我们需要掌握一些优秀的术,掌握这些术可以更好的表现我们的道。
构图的真意
去网上搜摄影构图,很多「6种最经典构图」、「摄像八种构图的方法」等,仔细看去你会发现这些构图方法讲的只是形式。
真正的构图是为了摄影的「道」服务的,最基本的就是为了突出主体,或者说为了表达、为了抒发。
我们的照片中,能够表现我们要表达或者抒发的东西的往往是主体,所以主体一定要突出,当然这不是绝对。因为你已经明白了照片突出主体是为了表达,如果有更好的形式来表达,那又为何一定要束于窠臼呢。
用镜头语言去说话
电影有电影的语言,文章有文章的语言,音乐有音乐的语言,同样镜头有镜头的语言。
要使用镜头语言就要明白镜头语言与我们正常的视觉语言的不同。我们每个人通过眼睛观察这个世界,能看到视野所及内所有的光影和颜色,拍摄会把镜头画面中所有元素都囊括在内,初看下相似,其实大有不同。
我们都知道「视网膜效应」,有一些东西会自动的吸引我们的注意力,让我们聚焦其上,而视野中很多的元素不会引起我们的注意,大部分时间我们对其视而不见。也就是我们的眼睛和大脑会自动的过滤接收到的图像信息,聚焦于重要的、感兴趣的部分,其实这个就是我们聚焦的主体。
而摄影作品呢?我们看一张照片的时候则会看到照片中所有的东西,对待照片的时候我们不会过滤。所以你在拍摄的时候要为你的「观众」做好过滤,把你想表达的部分,突出出来。而这,是构图的根本。
欧老师讲摄影要学会做减法,减去那些看着很精彩却会对主体造成干扰的元素。
做减法的摄影方法
课程中提到三个可以做减法的方法:
-
贴近主体——这是最直接的方法,让主体占到画面的比重增加,而且贴近主体加上合适的手机设置,还可以拍出虚化的背景,让主体更加突出。
-
复印机构图——找一个大的平面作为背景,比如天空,比如墙面。拍摄时相机视线垂直于这个背景,可以让画面干净,主体突出。
-
减人——很多游客照之所以很有「游客味」,就是因为会有很多其他游客干扰。要减去其他的人有一些技巧,比如仰拍,比如平拍等。
做减法的修图方法
前面说的是在拍摄时的做减法方法。而一旦照片已经拍摄完成,还可以通过修图来达到做减法的目的。
-
裁剪。你的照片里可能包含了非常多的元素,这个时候可以通过裁剪,只保留对你的表达有用的因素,把干扰因素裁去。好的裁剪经常会起到化腐朽为神奇的效果。
-
亮度。通过亮度的对比起到突出主体的目的。可以增加主体的亮度,减弱陪体、背景中过亮部分的亮度,我们的视线自然而然的会停留在最亮的部分。
-
饱和度。通过饱和度的对比来突出主体。课程中讲了一种特效处理叫「抽色」,把照片变成黑白照,只保留你想突出的部分的颜色,这种反差有时会很惊艳。还记得《辛德勒名单》整部电影里唯一有颜色的的那个红衣小女孩吧,斯皮尔伯格通过这种方式传达出了丰富的情绪,给人无尽的回味。
-
模糊。有一种摄影方法叫背景虚化,除主体外背景大部分是模糊的,这个时候主体就会非常突出。手机也是可以拍出这种效果的,但是需要离被拍物比较近,通过一定的后期处理也能做出这种效果。
其他术
课程中还讲了其他许多的「术」,简单罗列几个我印象深的。
-
拍摄角度:平拍。这是拍摄人像的一种技巧,拍摄人像时让视线处于身高一半的高度,可以避免把人拍成根号2。
-
双重曝光:之前在Enlight里就研究过,通过两张照片的合成可以做出很炫的效果。
-
运动题材:连拍功能可以更好的捕捉运动的瞬间。
-
全景:可以用来拍摄风平浪静的大场景风光照。
-
超级夜景模式:华为手机特有的功能,用来拍摄夜景、黄昏、落日效果很好。
-
大光圈模式/人像模式:华为的特有功能,拍摄人像、背景虚化效果很赞。
器:
「术」是用来来表达「道」的方法、技术,而「器」则是用来操作「术」的基础,好的「器」可以让你的表达锦上添花,给你更大的空间。
手机:
-
华为:不得不说,华为手机是国人的骄傲,尤其是在摄影这一块。华为的摄影继承了很多单反的概念,比如慢门的使用、光圈的调整,无疑在这部分已经超越了苹果。不过根据几个月前的经验,华为在拍摄的软件系统,还有待改进,比如在移动的车上拍摄,照片容易虚这类基本的问题。不知道新版的手机有没有改进。
-
苹果:苹果的手机摄影大赛每次都会有很优秀的作品出现。真正优秀的作品往往靠的是内容,而不是慢门、大光圈等炫技式的表现。而且苹果优异的操作系统为拍摄提供了良好的底层操作,苹果的应用商店有非常丰富的修图软件,所以苹果手机在手机摄影方面还是很不错的选择。
-
其他:其他的国产机没有试过,只记得所谓的「照亮你的美」的一个型号的手机,在基本的照片清晰度、色彩还原度、低亮度时噪点等表现被苹果甩几条街,不知道新机型如何。我觉得他的这些口号更像是软件上的提高,而这些只要加上一个美图秀秀任何手机都能做到。
镜头:
手机也是可以外配镜头的,通过外置镜头可以给手机摄影更大的自由度。我就买过一个,效果还不错,最近准备更新一下装备。手机镜头主要分这么几类:
-
鱼眼:可以拍摄出鱼眼的效果,我不是太喜欢这种效果,感觉失真太多,炫技的成分太多。
-
微距:可以拍摄出更精致的细节,喜欢拍摄微观世界的朋友可以考虑。
-
广角:适合拍摄风光、建筑等,可以拍摄出更震撼的大片效果。
-
增距:还没接触过,相当于单反的长焦镜头,可以拍摄更远的景物。
软件:
一个好的修图软件可以让你的照片增色不少。
-
Enlight:这是我最初选择的修图软件,还写过一篇心得。非常优秀的软件,操作体验非常棒,从简单的调色、裁剪到蒙版、曲线这些高端功能应有尽有,非常不错。
-
Snapseed:这次课里主要使用的这款软件。之前也试过这款免费软件,之所以最终选择了付费的Enlight,是因为操作体验,那版的Snapseed体验相比Enlight相差太大,操作界面很不舒服。而这次下载的Snapseed改版之后体验大幅度上升,和Enlight比较像了。所以推荐大家使用。
它的「局部」功能我非常喜欢,可以方便的调整照片的局部参数,Enlight这点做不到。
另外这次课程里提到的「复古」、「粗粒胶片」、「黑白」功能也非常喜欢。 -
Facetune:这是一款人像处理软件,与Enlight是相同的开发者,在人像处理上可谓专业,对于面部的识别非常精准,调整功能也非常丰富,爱美的同学可以攻克一下这款软件。
-
美图秀秀:大家比较熟悉的人像处理软件,相对Facetune比较简单,适合初学者、对效果要求不高的童鞋。
另外课程里还提到一些软件,如制作倒影效果的「水波倒影」、制作漫画效果的「Prisma」,还有很多非常有趣的特效软件,大家可以自己去开发。
尾声
这是一篇没有照片的摄影总结。
之所以没有实例的展示,是因为在这次课程中,我最大的收获是对于摄影之「道」的理解,所以通过这篇我的经验总结,我希望大家掌握的不是摄影的器和术,而是摄影的道,如果在这方面对大家有一定帮助,那真是善莫大焉。
有了这个道的理解之后,再去理解网上五花八门的讲述「术」的教程,就会事半功倍。
然而似乎没有经过器和术的打磨,直接把道摆在面前也无法深刻的理解,每个人都会有不同的成长道路,自己的道路只能靠自己去领悟,去开拓了。
只是在任何时候都要铭记,道是根本,术是手段,器是工具,切不可本末倒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