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富传承密码--为什么富不过三代
1 传承之难
哪怕把“财富”放大为除了金钱之外的体质、智商、情商、知识、技能、人脉、地位、权势等多因素,传承也是很难的。龙生九子各不同,基因保证了个体延续的稳定性,但遗传的特点就是相似的花结出不同的果。
之前网上流传很广的学霸父母学渣子女的段子也来源于真实事件,跟帖中也有许多人现身说法,最后的结论就是,改变可以改变的,接受现实。
孟子曰“君子之泽,五世而斩”--《孟子·离娄下》,意思是指君子辛苦打拼创造的事业,所带来的好处与福泽,最多延续五代之后,就要消散。
天子的嫡长子继承王位,而其他儿子则被分封为诸侯;诸侯的嫡长子可以继承诸侯,其他的小宗则被封为卿大夫;以此类推,按照天子、诸侯、卿大夫、士、庶人的等级分封,到最后的结果就是,即使祖宗贵为天子,五代之后小宗子孙就会变成平民,再也享受不到任何特权与好处。
连天子的后代,五代之后都成为平民,更何况其他诸侯、大夫呢?但天子的后代,起码还有嫡长子一系,能继承绝大部分的权力与地位,而如推恩令就是为了加快这种过程。
推恩令是汉武帝为了巩固中央集权而颁布的一项重要政令。主要改变就是,原本各诸侯所管辖的区域只由其长子继承,现在由其长子、次子、三子共同继承。按照汉制,推恩令下形成的侯国隶属于郡,地位与县相当。后来根据这项政令,诸侯国被越分越小,汉武帝再趁机削弱其势力。
这政策虽然是强制推行,但实际操作中阻力不大,因为得到了诸侯众多继承人天然的支持,原本只有长子继承,现在却都有了机会,符合他们的利益诉求。均分推恩,就将大势力的下一代大大分化。
推恩令是为了打压 ,但是我们普通人的家庭财富传承却连打压都不需要。
一个是基数少,而社会又处于飞速发展的过程中,几十年前的万元户,放到现在,在一二线城市都只能叫做月薪。而且从全国来看,还有一半左右人月收入1000元以下,月收入5000-10000就已经是前百分之十甚至百分之五,而且大部分高薪人群集中在一线城市,高抬的房价也捆绑了大部分人。
另一个是承受风险的能力不强,可能大部分的资产都在房产上,而唯一住房的资产属性就不强了,因病返贫,因意外返贫的现象也时有发生,更不用说诈骗,高利贷,套路贷,赌博,挥霍等丰富多样的途径了。
《世界百年企业名录》上有众多传承百年甚至千年的企业,最长的当属日本,日本有100年以上的企业27441家,500年以上32家,1000年以上7家。然而,日本企业的继承人是“选出来”的,亲生的,领养的,入赘女婿都有可能“继承大统”,企业还在,但传承人已经与创始人没有血缘关系了。
2 何以传家
“道德传家,十代以上,耕读传家次之,诗书传家又次之,富贵传家,不过三代。”
在古代打压工商业的环境下,民间资本无法发展,没有基础的内生动力,当然就是吃光用光,传不下去。而现代,工商业大发展,金钱虽然不是万能的,但没有金钱是万万不能的,拥有大量财富,比没有财富,多了更多选择。
可以给后代更好的基础教育,从小耳濡目染学习实践长辈待人接物的方式方法,可以用自己的人脉为后代铺路,可以以自己亲身经历过的挫折陷阱为例子分析借鉴……也就是将单一的富贵传家转化为诗书、耕读、道德等其他多种途径。
近几百年来,江浙一带文化中心,家庭经济强盛,文教传统强势,以诗书传家也显得比较轻易,因为不止有书本,还有讲习教授。
随着颜之推《家训》等的流传,耕读对于维系家业的现实功利意义家喻户晓,耕读传家的观念更是深入了小康农家之心。
耕读传家,有一种“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攻守转换的信念,进可攻退可守。
道德传家,似乎更多的是一种精神的传承,既可以是“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也有“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古代劳动生产力低下,读书是个没有产出或者说没有短期回报的东西,所以需要的成本很高,一个人专门读书,就需要一个家庭在背后做支持。现代劳动生产力大幅提高之后,义务教育的普及,又有许多人不从事具体的农业生产,从而解放了劳动力,实现了文化艺术的大发展。
现代社会的传家,需要的不止是读书,同样也需要一定的资本为后盾,相比容易挥霍的大量现金,更好的是源源不断的现金流,也就是被动收入,不需要太高的智力水平,不需要过多的关心关注,比如收租,比如股息。
这样,后代哪怕没有那么争气,也能相对安稳的延续下去,三代、四代,都还有机会再度崛起。古代晋商的做法,有钱了就回老家买土地,建房子,著名的乔家大院就是晋商历史的缩影。
3 人才的诞生,家族的希望
天才是很稀少的,古代如此,现代其实也是如此,通过自己努力能达到一定高度的大有人在,而想要能够对社会产生一定的影响,甚至对历史进程有所推动,那就不是一般人能够达到的了。
千里而一士,是比肩而立;百世而一圣,若随踵而至也。《战国策 齐策三》 千里之内有一位贤士,这贤士就是并肩而立了;百代之中如果出一个圣人,那就像接踵而至了。(一千里有一个贤士就已经相当多了;一百代出一个圣人,就算相当多了)
在古代,读书不止是个人的事情,更是宗族的大事。大部分没有天赋的就去务农,有天赋的重点培养,举全族之力,培养几个优秀后代,优秀人才反哺宗族,形成良好循环,是传承的正途。
进士这些不必说,中了举人就意味着一只脚已经踏入仕途,日后即使会试不中也有作学官、当知县的机会,改变了社会阶层。而秀才开始就可以免徭役、免赋税,有宗族的可以反哺宗族,没有宗族的也会有许多小势力过来依附。哪怕是老秀才,也能当私塾老师或者当幕僚,衣食无忧不必说,对家族也可以做出一定贡献。
而这实际上又隐含了一个条件,那就是大量的人口,天才不可多得,但人才是可以培养的,一定的人口基数下,哪怕概率低点儿,人才也是会不断涌现了,只要每一代都能接得上,那传承就不太需要担心了。
“(父亲)不希望子孙代代出翰林,只希望子孙代代有一个秀才。因为代代出翰林,这是不可能的事。至于子孙中代代有个秀才,则不但可能,而且必要。这表示你这一家的书香门第接下去了,可以称为“耕读传家”了。(冯友兰《三松堂自述》)”
现代小家庭,每一代的后代数量都不多,那么就需要拉长时间,每一代都能比上一代稍微好一些或者维持住,就可以了,在后代的后代中能出一个优秀的,就可以光耀门楣,以时间换空间。
不奢望后代的成就一定超过自己,因为时代已经不同了,同样的个人条件下,取得同样成就的难度越来越大,这也就是所谓的“内卷化”(信息茧房与内卷化),如同人与人的“军备竞赛”,蛋糕就这么大的情况下,谁的刀更快更大,就能分到更多,也就激化了竞争。
香港真人秀节目《穷富翁大作战》,参加节目的富人在5天的时间里,体验“穷”:住贫民窟板房,打工度日,甚至露宿街头,体验一无所有的生活。
“像齿轮在转,看不到任何方向,看不到任何前途”
“很多人上班挣钱是为了每天的开支,扣除开支之后,已经没有能力做任何事,根本存不到钱,我觉得很悲哀。”
富人有顾虑,有牵绊,需要考虑如何传承;而没有多少资产的,搏一搏单车变摩托,也是一种优势策略。
在这个充满焦虑的社会里,我们要庆幸的是,还没有像节目中的穷人那样陷入深渊,总体上经济发展仍有空间,机会虽然比以前少,但互联网、新能源等新行业涌现了大量新机遇。
社会规则的进一步建立健全,关闭了许多窗户,却将历史大门徐徐打开。不管年轻还是年老,都还有机会思考人生,探索如何改变人生,拥有幸福的家庭,给孩子良好的教育,创造美好的事业。众志成城,一往无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