嗯,确认过眼神,是小可爱本尊
子曰:孰谓微生高直?或乞醯焉,乞诸其邻而与之。
《论语别裁》书中由一个借醋的故事带出了一个概念“直”。恕我无知,其实刚刚看到这个字的时候,不由有点紧张,在我脑海里“直”=耿直或憨傻。造成这个的错觉是因为小时候的一件事:我2岁的时候,妈妈抱着我在外面玩。这时邻居一个阿姨在吃黄瓜,看到我在看她,她就问我想不想吃?我妈赶紧说宝宝不吃。可是我竟然耿直的告诉人家,我要吃。后来长大了妈妈和我讲起,我每每都觉得实在是太不好意,太傻了。所以现在提到“直”,我就条件反射的检视自己是不是又哪个地方犯傻了。
但“直”真不好吗?
我想起了央视春晚郭东临的一个小品:郭子为了在同事心目中成为一个“能人”受尽苦累。半夜出去排队买火车票,甚至还自己搭钱为别人办事。家里媳妇埋怨他,为什么就不能直接了去和人家说“不行”呢?郭子说他自己做不到啊,他很享受被同事夸奖和重视的感觉,无法做到“直”。他很累,但是活该。
后来孔子在下文中又举了两个不“直”的例子:第一个:巧言、令色、足恭;第二个匿怨而友其人。这两个我想都是属于面具之下的人吧,不知咋的,读到这里我的脑海里总浮现起电视剧的画面:就是一个想要复仇的人,暂时还不能暴露,就必须对方虚与委蛇,假装交好之后报复之类。哈哈,不要怪我脑洞太大。我真的很想问“直”到底好不好呢?
哎,还真无法用好与不好来回答!大人的世界嘛,总是很复杂。想的太多,不能做的也太多,承受的更多。说不定哪一天就被压垮了。
如果从身心健康这个角度来看,我觉得“直”道很好,最起码不纠结、不拧巴呀。
今天去胡老师那里看病,请教老师为什么大人比小孩天天多吃那么多饭,但是还比不上孩子精力充沛。不但比不上,还有精神越来越不济,头晕难受的感觉?病根是什么啊?老师说,这大多都是内耗的结果,不是活在现量境,而是陷入在比量境和非量境。如果不内耗,就像道家佛家那些修行的人,每天就只吃一点点,反而身体更好呢,精神也好。
嗯,这可是一门高深的大智慧(此次省略一万字),哈哈,好了,就写到这儿了。 大家晚安,结尾我可不是卖关子,实在是说到不如行到、明白了一个道理要去行、去做才好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