里仁篇(7-16)
7.子日:“人之过也,各于其党。观过,斯知仁矣。
【今译】孔子说:“人的错误,各自同他那一类的人一样。观察一个人犯的什么错误,就能知道是哪一类的人了。”
【注释】
①党:本指古代地方组织,五百家为党。引申为朋辈,意气相投的人,同类的人。
②斯:代词。那。仁:同“人”。一说,仁德。句中的意思则是:观察一个人犯的什么错误,就能知道是不是有仁德了。
8.子日:“朝闻道①,夕死可矣。”
【今译】孔子说:“早上明白知晓了真理,晚上就死去,也是可以的”
【注释】
①闻:听到,知道,懂得。道:此指某种真理,道理,原则。也即们所说的儒家之道。
9.子曰:“士志于道①,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今译】孔子说:“士有志于道,而又以穿的衣服不好吃的饭莱不好为耻辱,〔这种人〕是不值得与他谈论的。”
【注释】①士:读书人,一般的知识分子,小官吏。
10.子日:“君子之于天下也,无适也,无莫也”,义之与比”。 【今译】孔子说:“君子对于天下〔事情的处理〕,没有一定要做的,也没有一定不要做的,而是服从于义。”
【注释】①适,莫:各家有三种解释:一、“适”,厚。“莫”,薄。“无适无莫”,是一视同仁,对人用情无亲疏厚薄,不要有的亲近,有的冷淡。二、“适“,通“敌”,指敌对。“莫”,通“慕”,爱慕。“无适无莫”,是“无所为仇,无所欣幕。三、“适(笛)”,主,专主,固定不变。“莫”,不肯,没有。“无适无莫“,是无可无不可,没有一成不变的。天下的事,事无定形,而有定理。君子处理天下的事,没有一定要做的,也没有一定不要做的,而是唯义是从,只要符合义-------合情合理,合于正义,该做便做,不该做便不做,怎么干合适恰当就怎么干。这是朱熹《四书集注》的说法。取此说。
②义之与比:与义靠近,向义靠拢,也就是“与义比之”。“比(毕)”,从,靠近,亲近。
11.子日:“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①,小人怀惠。”
【今译】孔子说:“君子关心的是道德教化,小人关心的是乡土田宅;君子关心的是法度,小人关心的是实惠。
【注释】①刑:指法度,典范。
12.子日:“放于利而行,多怨。”
【今译】孔子说:“为追求私利而行动,会招来许多人的怨恨。”
【注释】放:通“仿”。仿照,效法,依照。引申为一味追求。
13.子日:“能以礼让为国乎①,何有②?不能以礼让为国,如礼
【今译】孔子说:“能够以礼让〔的原则〕来治理国家,那还有什么困难呢?〔如果〕不能以礼让来治国,如何能实行周礼呢?”
【注释】①礼让:按照周礼,注重礼仪与谦让。
②何有:有何,有什么。这里的意思指还有什么困难。
14.子日:“不患无位,患所以立。不患莫己知,求为可知也。”
【今译】孔子说:“不担忧没有官职地位,担忧的是自己没有能用以站得住脚的〔学问与本领〕。不担忧没有人知道自己,只求自己能成为值得别人知道的人。”
【注释】①立:站得住脚,有职位,在社会有立足之地。
15.子日:“参乎!吾道一以贯之。”曾子日:“唯”。”子出,门人问日:“何谓也?”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②。”
【今译】孔子说:“曾参啊!我所主张的‘道'是由一个根本的宗旨而贯彻始终的。”曾子说:“是的。”孔子走出去以后,别的弟子问〔曾参]:“〔老师的话〕是什么意思?”曾子说:“老师所主张的道,不过是忠恕罢了。”
【注释】①唯:在这里是应答词。是的。
②忠:忠诚,真挚诚恳。怨:不计较别人的过错,对别人宽容:
16.子曰:“君子喻于义①,小人喻于利②。”
【今译】孔子说:“君子懂得义,小人只知道利。”
【注释】①喻:知道,明白,懂得。义:公正合宜的道理或举动,合乎正义。
②利:私利,财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