蒸包子(改后)
跟母亲学蒸包子 李建军
进入腊月,年味渐渐地浓了起来,也是母亲一年最繁忙的时候,煎炸炖煮不停地准备年货,每次都少不了蒸包子。以前蒸包子只有萝卜白菜,现在啥菜都有。父亲最喜欢吃韭菜肉包子,母亲也最喜欢包韭菜肉包子,因为,春节前后的韭菜最鲜,最好吃。
看见母亲忙得手脚不粘地,我便凑上前对母亲说,我帮你包包子吧?母亲瞪我一眼说:“哪有男孩子学做饭的?没出息。去上街买瓶酱油醋回来。”我知道母亲想把我支开: “我不去,我就想跟你学蒸包子。”母亲看我一脸很坚定样子,便说道:“包包子,看似简单,做好也不容易,发面、揉面、打馅、饧包、蒸包五个环节,环环相扣,每一步都不能出现差错。”母亲很认真地说,说的头头是道。
每晚发面,母亲都会找出上次蒸馍留下的面头,这叫发面渣头。别看它不起眼,但是不会随便借人的,就是借给他人也要还回来的,因为它代表着兴旺发达。在那个计划经济的年代,还没有酵母粉之类的商品。母亲总是把发面渣头拽成小块,为的是更容易用水化开。溶解化开后,根据面的多少加水和成面团,然后放在温暖的灶台旁边。第二天早上打开一看,面团膨胀起来,已溢出了发面盆,这面就发好了。
面发好了才是第一步。揉面才是真功夫。母亲常说揉面要三光:盆光,面光,手光。母亲还说:软面饺子硬面条,包子揉面不软不硬才正好。这就是说,包子揉面要恰到好处,硬了不暄,软了没形,所以说揉面要到位。面越揉越有劲,面团表面光滑,切开面团里面有均匀的小气泡,这面就算揉好了。揉好后,最好饧面半小时更好。揉面时还要掌握面酸不酸,一闻便可知晓。酸了还要揉少许的碱面中和,这样蒸出的包子才会口感好。
包包子前,已把韭菜洗净晾干,肉剁碎备用。那时过年,家家户户都会传出剁肉声,叮叮当当响到半夜都不会停。大家都知道,自己剁出来的肉馅筋道,比绞肉机绞出来的肉好吃。韭菜切碎,淋上一点香油,搅拌均匀以防止出水。肉馅剁好后,还要打馅,就是顺着一个方向搅拌,一边搅拌一边加入事先准备好的葱姜花椒水,葱姜花椒水是煮开放凉的,要分三次倒入肉馅。打馅一定不能偷懒,要多打几遍,当料水与肉馅充分融合在一起,这时候肉馅成粘稠滑润状正好,倒入韭菜搅匀即成。
馅调好后,就可以包包子了。擀剂子,就是擀包子皮。要求剂子中间厚四周薄,包馅要合适,不能多,多了捏不住;也不能少,少了蒸出来的包子瘪塌。母亲包得好从不露馅,捏出来的褶子均匀好看,就像一朵花。捏包子很有讲究,不多不少,正好八个褶,代表年年顺顺利利发发的意思。包子包好后,不能马上上锅蒸,还要饧面,把包子放半个小时,当用手摁下包子表皮,能反弹起,就表明可以蒸了。母亲总是特别嘱咐:“这叫饧包这一步很关键,一定要记住。”
蒸包子是最后一关,弄不好就会前功尽弃。蒸包子一定要凉水下锅蒸,开始用中火,不能用大火,大火会把包子皮烫死。开始在中火上蒸,包子在温热蒸汽中,慢慢地发酵,蒸出来的包子就暄好吃。大约蒸二十分钟,以开锅上汽算时间。二十分钟后关火,不要马上打开锅盖,要再闷五分钟打开,这时热气腾腾,包子白花花的,个个饱满好看,包子已蒸到极致,让人垂涎欲滴。
母亲手把手地教会我蒸包子,可是,母亲却去世了,我有幸把母亲包包子的手艺传承了下来。
每到过年,我都会去姊妹家帮忙蒸包子。每当她们大口吃包子时,都会惊喜地说:“真香好吃,还是母亲的味道。”我知道她们又怀念母亲了,又想念母亲了就说: “好吃,就多吃几个。正月初五回老家上坟时,也给母亲带上几个,让母亲也尝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