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校长的道歉信并不真诚
01
北大校长林建华将“鸿鹄”的“鹄”读成“hao”,这件事最近在不断发酵,各种批评声不断。
“鸿鹄之志”出自《史记·陈涉世家》,这篇文章收录到初中语文课本里,应该说大部分人都知道这个词的读音。
基于这一点,大家听到北大校长读错,觉得不可原谅,也是可以理解的。
毕竟在大家心中北大校长应该是大师级的人物,怎么能犯一个初中生都不会犯的错误呢?
期待与实际不符是让这件事持续发酵的根本原因。
这位北大校长或者真的不能与以前的北大校长相提并论。
毕竟在长长的北大校长名单里,我们可以看到的名字有严复、蔡元培、蒋梦麟、胡适、马寅初,这些名字本身就是大师的代名词。
02
可如今这位校长,同样是北大校长,大家认为他必然也是一位大师,竟然读了白字。
大家没有注意到这位校长跟大师们不一样,他是学化学的,是个理科生。
理科生读白字,其实是可以原谅的,再加上这位校长在道歉信中很诚恳地说自己的语文学习在文革期间就停滞了。
他肯定没办法像我们这样幸运,上初中的时候就学会了“鸿鹄”的读音。
这些我们都能理解,如果是即兴发挥的演讲读白字,还如此诚恳地道歉,我相信每个人都会敬佩这位有勇气的校长,事情也不会被无限地放大。
可偏偏这篇演讲稿是提前写好的,难道这位校长在演讲前从来没有机会看到这份演讲稿,也不能练习这份演讲稿吗?
而且据他说,这篇稿子是他自己写的。读错自己的稿子,这实在难让人信服。
任何一个做演讲的人都会提前演练几遍,校长致辞跟老师讲课一样,总是期待学生有所收获,这样一个重要的场合没有提前准备,实在是有些说不过去。
这位校长的心是不是有点儿太大了?
因此而怀疑这位校长的责任感,也不为过。这位校长既然已经有自知之明,知道自己中文功底不行,为什么不能多注意一下自己的读音呢?
根本原因是他并没有重视这件事。
很多看过《无问西东》的朋友一定会为那个时代的校长、老师动容。
在战火纷飞的年代,他们不顾自己的安危,只为学生,只为民族的兴亡,在烽火中传播知识,塑造新一代人的精神骨骼。
03
而现在呢?
大学里充满着大楼,却丢失了大师。我们失去的是情怀,留下的只是流于形式的高歌。
林校长,没有方向的焦虑与质疑的确只会阻碍前进。
但这个原本可以避免的错误,却用久远学习机会的错失作为说辞。
我们只能质疑。
希望您能用研究者的科学态度,认真地对待教育的每一件事。
期望这次道歉并不是公关危机的作秀,而是真诚地愿意认真对待教育的每一件事,珍视每一位学生。
这样,我们的时代才能多出一些大师,少出一些不走心的所谓教育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