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文 | 朗读的卡点

2022-07-13  本文已影响0人  莎莎功夫茶

继帮助孩子打通了阅读卡点和跳绳卡点后,最近正在和他一起打通朗读卡点。

养成阅读习惯用了三个月。

养成跳绳习惯用了两个月。

而着手居家朗读习惯,是从7月5号放暑假第一天开始的。

同阅读和跳绳一样,我做好了持久战的思想准备。

朗读一事,源于孩子带回的暑假作业,其中有一份倡议书,倡议孩子每天大声朗读不少于15分钟,坚持21天以上。

我知道,平日里孩子每天早晨8点进校,至8点20分,有20分钟的晨读时间,孩子们会一起大声朗读。

如果不是这份暑假倡议书,我以为这20分钟的在校朗读就够了。

所以,我一直没有这种意识,让孩子在家里也要朗读。

01

仔细想想,仅靠在学校的这20分钟远远不够。

我想,我可能进入了一种误区,以为孩子每天坚持静静地阅读就可以了。

但其实,朗读完全不同于阅读。

首先,无声的阅读与有声的朗读相比,产生的作用和效果大不一样。

融入感情的朗读,能够帮助孩子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和作者的情感思想。

朗读时还可以伴随肢体语言,让文字在孩子心中产生的感染力更强烈。

此外,朗读还有助于开发孩子的大脑,提高表达能力,提高写作能力。

朗读好处多多,不胜枚举。

02

想起上学时语文老师会经常在课堂上提问:“谁来有感情地朗读一下这篇课文?”

而几乎每篇课文的最后都会写着: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不由想起前不久刷到的一个短视频,某中学的一群学生,在早晨的大声朗读中激情澎湃、满脸汗水。

这种由朗读释放的能量和感染力,是安静的阅读无法比拟的。

03

对于一个一年级刚结束的孩子来说,他还不能深入体会到朗读的好处。

且离开了学校的集体朗读的氛围,在家里他一下子无法在安静的环境中放开大声朗读。

他总是读着读着声音就越来越小,他总是读上三五分钟就把书倒扣下了。

尽管我不断鼓励,不断磨耳朵,但是收效甚微。

直到今天中午,看到写作群里一位老师发的读写感悟,我茅塞顿开。

04

她是一位资深的语文老师,她说清晨孩子们有声朗读,她也有声朗读。她和孩子们各读各的。

二年级开始,她要求孩子们每天晚上读一篇作文,传班级群里,一直坚持。

日积月累的力量太强大了,她说孩子们的变化越来越大。

三年级,班里的孩子,气质都变了。

三年级,第一次期末测试,她所在的班级平均分比其他班级高出十几分。

05

看完她的分享,我一下子明白孩子的问题在哪儿了,因为我的方法错了。

孩子朗读的时候,我在旁边做监工,我没有陪着他一起朗读,没有给他营造朗读的氛围,所以他哪来的坚持和热爱呢。

末了她还跟我分享,朗读可以分多种形式,比如家长先读给孩子听,孩子再读给家长听,也可以家长和孩子一起齐读,也可以比赛朗读等。

她说别让孩子自己一个人读,对小学低年级的孩子来说太枯燥太没意思了。

而我恰恰就陪孩子走了这条最没意思的路。

好在,是刚刚开始,还没有走太多弯路,感谢她无意的分享,于我却是雪中送炭。

我相信有了这番指导,我可以陪伴孩子大大提高朗读效率,让他逐渐爱上朗读。

何其幸运,在育儿路上,遇到了一个又一个贵人。

正如一首歌里唱的:“这世界有那么多人,多幸运我有个我们。”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