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浅细语(15)︱致庆水:植物和人生
文/星海月浅浅原创
庆水姐姐:
早上好!
每天清晨起床,打开阳台的门,我总会习惯性地看一下对面房子的屋顶。我住的房子正对面和右边斜对面的房子是同一家主人的,两栋房的屋顶上都种了很多植物,特别是右边斜对面的那家屋顶,植物经常处于开花的状态。
大家都听说过“蹭饭”,你没想到我会经常跑到阳台上“蹭花”吧。我每天休息的片刻,就跑到阳台盯着对面的植物,看它们花开,看它们花谢,是一件很幸福的事情。
右边斜对面那家屋顶种植很多大型植物,我来了两个多月,见过玫瑰花开,见过茶树花开,见过玉兰花开,见过迎春花开。茶树花花期很长,满树花开,开得最旺。玫瑰花花期也长,但它们是零星开放,我每次见到玫瑰花的花苞,总要期待一个星期,它才会绽放。
有种很气人的情况,我心心念念盼着的花本该第二天就绽放,结果第二天我去看的时候,它已经被主人采摘了,真叫我捶胸顿足。我已经遇过两次这种情况。也只有那些伸出墙外,主人的魔爪够不着的花,才能幸存下来。可我知道自己只是“蹭花”,没有资格谈论什么。
我每天盯着别人家的花,是因为我现在不养花了,阳台空荡荡的。
曾经我也是一个喜欢养花的人,但我发现,我每一次养花,都会把花给折腾没了。我很多次把花买回来,植物是带着花苞的,可还没等到花苞盛放,那个花苞自己就枯萎了,然后植物也死了。这真是非常奇怪的情况。我不得不怀疑自己是不是不适合养花,能在我手上活下来的植物,都是非常的耐折腾的,不开花的植物。
我曾经养的绿萝和落地生根,只要有水和阳光,就会长得非常旺盛。水浇多了,也不会马上出现问题,能够自我调适。像娇贵的多肉就不行,不管怎么养,都活不长久,活下来也不好看,很弱小。
我很羡慕一个朋友,他养花非常厉害。他家的阳台种植了各种各样的植物,每一种植物长势非常好。去年冬天下雪之前,他花了两天时间,整整两天的时间,就给他家的植物换盆、换土。他告诉我,每年都会给植物换盆、换土、剪枝,日常要定期施肥、除虫,浇水,晒太阳,植物就能生长得很好。
我不由得心虚,我养花非常粗心,只提供水,除此之外真的什么都没有。我曾经养的那几盆绿萝,养了四五年,从没施过肥,换过土,看起来还很有生命力,我曾为此沾沾自喜。但它们其实长不大,因为那个盆子很小,有限的泥土根本不容它们发挥。
它们就好像非常有才华的人,被限制在有限的空间内。如果植物也有思想,我想它们也会像古代那种文人不得志的情况,郁郁寡欢,抑郁终老。
植物需要良好的生长环境,需要定期除草、松土、换土、增加养分,才能长得旺盛,花才能开得美丽。
现代人都挺忙碌的,忙得没时间思考,忙得没时间为自己除草、松土、换土、增加养分,所以现代人一不小心就长憔悴了。
我突然想到曾经的自己,尽管常年处于忙碌状态,也很好学,其实经常是处于无效学习的状态。也就是自以为很努力,多年来一直处于原地踏步的状态。跟我曾经养的绿萝多像呀,可以叫闭门造车,也可以说是活在自以为是的象牙塔里。
人其实也像植物一样,需要打理,需要养分。人要定期清理自己的负面情绪,清理自己周围没用的东西,给自己营造一个良好的身心环境,人才能快乐地成长。
正所谓:“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人不主动学习,不接触外界的新鲜事物,认知是有限的,只能原地踏步,
人生在世,其实每天面对的生活场景,就是学习的最好场所。我最近和姐姐组队写作,每天通过语写输出1000字以上的文章,收获很大。每天的输出就是思考的过程,对自己的所见所闻的总结和思考。
在阅读姐姐写给我的文章时,我脑海中有很多想法,我为何不会用同样的角度写文章,我为何写不出这么富有烟火气息的文章,我为何不会举一反三……我每天都在问自己,每天都在反思。
有人说,学会提问很重要。提问可以激发创新和思维的跳跃,有问有答,探索的过程就是增长知识的过程,会让我们对人生有更多的了解。
提问,其实也是人保持好奇心的对外窗口。尤其是写作者,保持好奇心尤其重要。小主姐姐曾说:“要永远保持好奇心。这样你才会内心飞扬,才会永远可以写下去。”
写到这里,就该结束了。这篇文章,前面一半内容是语写输出,后面一半关于人生的,其实是电脑写作的。
我的语写能力还停留在“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的阶段。通过语写输出的都是比较肤浅的见解,转换成电脑修改,经常会增加很多内容。
不过没关系,也就是一个学习和适应的阶段,锻炼自己的思维能力,锻炼自己在语写的过程中,尽量多思考,多维度结合,输出更丰富更有价值的内容。期待一年后的蜕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