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年精读打卡38:孔子会看相——《论语别裁》

2024-02-24  本文已影响0人  若可的读书笔记本

阅读时间: 2024年2月20日

阅读方式:微信读书

阅读书目:《论语别裁》

阅读范围:第二章《为政》第七到十一句

《论语》原文

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

子夏问孝。子曰: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

具体分析

继续说孝顺、孝敬的问题,这次提问的是子游和子夏。孔子告诉子游,孝顺不是养活父母就够了,这和养犬马有什么区别呢?告诉子夏,服侍父母,有事就去主动去干,好酒好菜的先给父母,但是态度不好,总是给脸色,也不是孝顺。

总结说来,孝道第一个要敬,这是属于内心的;第二个则是外形的色难,态度的。延伸到君臣关系中,对领导,对君主,对下属,也要注意态度,搁现在就是服务意识吧。

《论语》原文

子曰:吾与回言终日,不违如愚。退而省其私,亦足以发。回也,不愚。

具体分析

这里是夸孔子的徒弟颜回,颜回无二过。我们通过《论语》中孔子的夸奖才认识的颜回。这里孔子说:“我和颜回谈话,有时谈了一整天,他从来没有反对过我的意思,看起来笨笨的,但当他离开我而单独生活,不在我面前时,做人做事都会自己检讨自己,结果不但是懂了我的意思,还能更进一步发挥我的意思,由此看来颜回并不笨。”

作为下属,光听光干,刚接受服从是不够了,要理解背后的意思。“退而省其私,亦足以发”。再加以发挥,能够扩而充之,这才是事业的好干部,为政的人才。

《论语》原文

子曰:“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廋哉!人焉廋哉!”

具体分析

孔子教我们如何看人,对于会看相这一段弥补了我的知识漏洞。我们听过很多看相相面的东西,其实还是有一些规律和道理在的。

有个说法叫“有心无相,相由心变。有相无心,相随心转。”用现在的话说三十岁以后的样子,靠自己。人的脾气秉性,微表情都会影响相貌。书中举的例子是印堂窄的人爱皱眉,牙突的人爱张嘴睡觉气管不好。还有通过眼神体态都能看出这个人是否可用。

文中提到了曾国藩的《冰鉴》,提到了察言观色的几个方法“功名看器宇”、“事业看精神”、穷通看指甲”、“寿夭看脚踵”、“如要看条理,只在言语中”。魏代刘劭著的,北魏刘昞所注的《人物志》、黄石公的《素书》都讲了长相和选人用人的关系。

最后总结一下孔子察言观色的原则:“视其所以”,看他的动机、目的。“观其所由”,看他的来源,整个行动的经过。“察其所安”,再看看他平常做人是安于什么?能不能安于现实。

这里穿插着举了“刀笔吏”的颠倒黑白的例子,也是为了说明动机变了,结果也会发生变化。

最后提到的,也是我自己很有收获的点就是“何处安心”。书中说“一个人做学问修养,如果平常无所安顿之处,就大有问题。有些人有工作时,精神很好;没有工作时,就心不能安,可见安其心之难。”就是物欲名利之外,你内心的归处是哪里。把心安在事业上,安在某个人身上都是不可靠的。这里我想到了刚读完的《长日将尽》史蒂文斯就是无处安心的人。

《论语》原文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具体分析

个人的理解是,可以举一反三的人,就是可以教导别人的,这需要推理能力和联想能力。

南先生的角度是我们学习历史的意义,“前事不忘后事之师”从历史的经验教训中总结规律进行学习,就可以预判将来。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