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摸鱼”
“他此刻穷了,原因并非别人剥夺了他的一切,而是他抛弃了一切。”
——尼采
Hello伙伴们,欢迎来到本期的分享~
今日在晨读的时候看到了“摸鱼”。”摸鱼“这二字很微妙,在我们的印像中一直是不太受欢迎的行为。说实话不管是职场还是创业我自已也都摸过鱼(好吧,在这里给以前的衣食父母们道个歉)但慢慢发现“摸鱼”并不是一种绝对的消极态度,也是自我觉察的一个信号,看到这里人是不是精神突然一振!哈哈
梁永安教授说这是一个复杂的时代。上一代人很勤奋且勤奋的价值是确定的,但现一代年轻人却不以此作为主要考量了,我们陷入了价值断,前人的模式不可遵循的时代。而且探索自已也并没有想象中的简单。所以摸鱼“的根本原因是因为这一代年轻人所处的社会,关注表达的跟老一辈创业者是不一样的,但又不得不在老一辈主导的大环境中工作,当投石问路无果不得与之为伍,“佛系”“摸鱼”“打工人”就成了年轻人应对其现象的一种方式之一。
但其背后的人生态度不一定是消极的。它像一种应激反应,例如一个不愿意轻易相信人的人可能只因为曾经被相信的人伤害过,因此通过紧紧抱住自已以此来保护自已。
相反的”摸鱼“的背后往更深层次去思考,一个做事从来兢兢业业,从不摸鱼就坏事了,说明人已经固化了。
当然解析摸鱼的目的不是为了让我们自我合理化,被动地接受命运的安排,而是以一种更积极正向的态度去剖析当下的自已,探索未来。
梁永安教授还说年轻人在8小时之外的生命应该去欣赏艺术,谈恋爱,如果这些时间都被侵占了,艺术心情,空间渴望,情感权力也全没了,等于让年轻人丧失了生命旅程真正的完整性,创造性自然匮乏,这是很残酷的事情。
这让我不自觉想起山本耀司在记录片中提到:
艺术学校毕业不能让你成为创作者,这是不可能的。创作是一生一世的事,创作就是如何活出你的人生,你爱别人吗?你有个很棒的女朋友吗?你与身边的人有强烈的冲突吗?你跟人相处困难吗?这一切都紧密地,与创作,创意思维结合,不能将生命与创作分离,绝不可能,因此我大声疾呼,活出你的创意人生。这并不容易,可能会伤害别人,可能伤害你的家人,但如果你想成为创作者就应该克服这一切。
当然教授上述提到的“8小时”对现代职场人来说过于理想化了,我们也不探究如果年轻人真的拥有了8小时之外的时间是否能完成生命旅程的完整性。
我想聊无论是创作者还是职场人,我们不停地与这个世界,与当下对抗(不论消极还是积极)本质都是为求得属于自已的那一份价值,而那份价值可以让人觉得活着没有遗憾。
至于如何求得那份价值我们用具象在方式来阐述。
就拿职场举例!作为职场者希望找到一份适合自已的工作,那又该如何判断呢?
首先站在“道”的层面首先我们要给生命建立一个新的尺度,培养自已对自我,对自然的情感,与之链接,才能不断获得心灵世界的打开宽度直至敢于听从自已的直觉。(susie的老生常谈:从美学入手!美学威力有多大,下周好好跟大家分享。大家也可以看一下往期的文章《艺术的慰藉》)
站在“术”的层面找对方向必定是要经过非常艰苦的跋涉。而这个过程我们不能抱怨,因为这个探索也是自我生命的一部分,如果尽心努力到最后还是不喜欢,那时我们才能真正说“我的生命不属于这个地方”。
但在尝试的过程中一定要百分之百的真诚,百分之百的韧性,它不是浅尝。因为在没有深入一定程度的时候,我们是无法得知自已和一件事的联系。
大部份职场人其实是缺乏深度工作能力的。但只有“做穿”一件事,不断积累,克服一定难度后,才能明白自已到底爱不爱它。而且在这个过程中积累下来的意志品质,那就是获得的,这些积累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重新探索、出发。
纵眼望去很多人一辈子其实都没有能移动到自己最恰当的位置上,本质是因为缺乏面向这个广阔世界的接触和尝试。
在探索自我路上是需要不断得跟这个世界碰的,外界的反弹加上内在的探索构成自我。所以如果我们憋着,很大内在的部份是沉寂的,眼睛与心之间自然隔了一层纱。因此要大胆得“用”自已,培养自已深度工作的能力。
我们都听过一句话:懂了很多道理依然过不好这一生。
关于这句话有很多解释,有人说因为里面的懂不是真的懂,有人说是因为不能知行合一,在最近的学习中我有了一个新的感悟:比起道理其实人更喜欢听故事,尤其是否极泰来的故事。故事来自局中人用心体验生活,踏踏实实经营、磨砺自已,但大部份人做不到,因此用道理来潦草搪塞所有的失望。例如:认真你就输了,走自已的路让别人说去吧。于是“你”只能成为那个精彩故事的局外人…
PS:
昨日还算顺利到达厦门,经历了台风停运,晚点补票之后。到达厦门后面对陌生的环境(4年前来过,感谢昨日得到的所有友善)既期待又有点焦虑,朋友们纷纷把此次的迁城之举称为勇敢,尽管我认为那只是时机与心的使然。
某一个时刻突然意识到我们做的所有决定看似来自于“我”这个本体,但我更相信命运之轮的推动,也就是每一个决定都已经被无形的力量安排好了,我们只是在听从指令去到每一个关卡play,而唯一能做的就是把当下的“游戏”玩好。
当思维还在与能量较劲时突然看到一段话:
“注意你的想法,它们会变成你的言语;注意你的言语,它们会成为你的行为;注意你的行为,它们会成为你的习惯;注意你的习惯,它们会成为你的性格;注意你的性格,它会成为你的命运。”
内心坦然!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