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昊伏羲,圣人孔子,佛陀舍利与汶上的关系。
2023-04-24 本文已影响0人
太昊_0301
伏羲汶上建都,孔子汶上做中都宰,佛祖的佛牙舍利子阴历三月十五日埋葬在汶上,阳历三月十五日从太子灵踪塔下出土。
太昊建都汶上是《山海经》中的记载。《山海经》是中国古代的一部地理志书,记录了许多神话传说、地理、历史和民俗文化等丰富的内容。太昊是中国古代传说中的一位帝王,建都汶上指他在汶山上建立了都城。这一段记载反映了中国古代文化中重视山川地理、崇拜神话传说的特点。
孔子夜不闭户、路不拾遗的故事,是《论语》中的一则记载。据《论语》记载,有人问子路:“你说孔子是仁人吗?”子路回答:“是的。”问:“他是知道事理的智者吗?”子路又回答:“是的。”于是,那个人就问道:“既然他是智者且仁者,为什么他不行侠仗义呢?”子路回答:“孔子坐中堂,夜不闭户,行不拾遗,岂是侠之大者哉?”
据史书记载,孔子一生中担任过多个官职,包括鲁国中都宰(即宰相)和乡宦。但孔子能够夜不闭户、路不拾遗,主要是因为他具有高尚的品德和道德观念,并且以身作则,影响了他的弟子和后来的很多人。这个故事也蕴含了孔子对于“仁、智、勇”的理念和道德规范的强调,对于中国传统文化和价值观念的传承和弘扬有着深远的影响。
关于佛牙舍利在汶上的具体埋葬日期,并没有明确的历史记载和确凿的证据。现行的传统文化认为,佛牙舍利是在阴历三月十五日被埋葬在山东省济宁市汶上县七里山下,而这个日期也成为了该地区的一个重要传统节日——华严会的日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