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写作征文专区谈写作

[谈写作征文]花们儿般的母亲

2017-04-17  本文已影响0人  兰棋

热情的玫瑰

有个朋友和我说,每次过节她都不会送她妈妈花,她觉得花的生命有限,过上一两天便凋谢了,不如一些衣服,围巾等实在的东西。

 她妈妈每次收到礼物后都会照下来发朋友圈,还会经常穿着这些,生怕别人不问这好看的衣服是怎么来的,炫耀起这些来十足像个小孩子。

她夸张地模仿着母亲表现这些的一颦一笑,但是突然地,她手舞足蹈的动作缓慢下来,沉沉地对我说,这些能给母亲的不过尔尔,哪能匹及母亲所给予我的呢。

俗话说,养儿方知父母恩。现在,我初为人母,也深有体会。

晚上会很神经质地从床上弹起来,去看小床上的小孩有木有踢开被子;会情愿给小孩多买几件衣服,而把自己看中的包包抛诸脑后;给小孩剪指甲的不小心剪流血了,希望流血的那个人是自己;磕了碰了生病了感冒了,就算在其他人面前表现的云淡风轻,内心却是千万个紧张劲儿的悬而未绝。

我曾经想过,自己来这儿世上已经有二十多年载了,但是孩子却是初来乍到,如果可以,我希望把我的健康和生命匀一些给她,让他看这美妙的世界久一点。毕竟她在这个世界上体验的太少太少。或许有人问,你就体验的很多么,当然没有。所以,母亲恰恰就是这样,情愿牺牲自己仅有的,也希望孩子能多一份的可能性的生物啊,就算能够给予的只有一点点儿。

愿意把生命中美好的、世间美妙的一并、所有的给孩子,这份“好想好想”的情感我觉得像是赤烈红火的玫瑰花,倾浸了母亲炽热、浓郁的爱。

勇敢的梅花

我身边的母亲,大多都不敢看那些小孩意外伤死的新闻和视频,因为她们身上有的不仅仅是同情心还有着同理心理。

所以为什么很多没有小孩的父母和有小孩的父母在看待一个问题上是两种不一样的心态。

从某种层次上来说,或许不仅仅是“赠人玫瑰,手有余香”,而是“因为懂得,所以慈悲”

这种不敢看的我认为并不是胆怯,因为在许多事件中我们总能看到,危险关头,母亲是可以为孩子付出生命的。这份勇气是沉甸的是令人感慨的。在这时她们的勇气与坚韧像极了冬季寒风中的梅花,在冷冽萧瑟的风景中以挺立在树枝上和淡淡清香告诉世界,她们是这样的,一直是这样的。

消逝的烟花

年轻的绚烂如一场烟花,激情活力。然而人终将老去,老去是盛宴后风中剩余的余烟味。而这个“余烟”是年迈的副作用唠叨。

吴伯凡在《唠叨的本质是什么》阐述,因为女性年龄的增长,催产素持续的减少,导致女性越来越爱唠叨。我们总认为可怜人必有可恨之处,但却并未折返地想可恨人可能是有值得可怜的地方。

正如文章写道的“我们经常会指责别人修养不够,实际上人家不一定是修养不够,至少不完全是修养不够,他的这种表现很可能是由于某种我们不知道的生理机制而导致的。所以面对这样的人和事,我们要有一种包容的心态。”

就像抑郁症,我们起先以为的不过是心理问题,实际上他却是身理问题。

了解“真相”后,我会释然一些理由,会更体谅母亲。

如果你能耐着性子仔细听,她的唠叨也总是怕她不在了,总担心我照顾不好自己,焦虑的忧心罢了。有一种“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这一生下半生也围绕你团团转的企盼

甜甜的花丛

有一次看书,文章提出为什么称祖国为母亲而不是父亲,原来相比父亲是权威压制的象征,母亲就柔软许多,她带给人的是温润地养育与教育的感受。

她的柔和对孩子来说是一种别样的港湾,如在春天的花丛中,很甜很甜。

每年五月的第二个星期天是母亲节,在商业喧嚣以此为噱头以此营销的时候,你买东西给她,她当然是很开心的。

不过正如好的情人,可以每天都过情人节。好的儿女也应该是让母亲每天都过母亲节。

“世上只有妈妈好,有妈的孩子像个宝,离开妈妈的孩子,幸福哪里找”

我们从小熟悉的童谣,母亲无可替代的。而孩子对于母亲来说也是无可取代的,所以多一点时间陪陪她们吧。

最后就以歌词结尾吧:

“常回家看看,回家看看

哪怕帮妈妈刷刷筷子洗洗碗

老人不图儿女为家做多大贡献呀

一辈子不容易就图个团团圆圆”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