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卷不是卷
前两天听一个博主感慨说:都说卷,其实一点都不卷。大家至多是相似性接近,但是会发现自己只要稍微比身边的人多一点努力,有用的努力,就会胜出一大截。
她举的例子是她做高管时不管多忙会坚持看管理类的专业书籍,会定期看类似《哈佛商业评论》等财管杂志,以不断提高自己的管理知识,探得新的管理思路,同时也避一些坑。
但同时发现其他的领导,几乎大部分遇见的管理者,都没有这个习惯,大家好像知识更新停止了,都凭经验判断。
其实,她说的这点我也感同身受。
有时候觉得自己能做得好一些,真的不是天生优秀,有才华;不过是比身边的人多坚持学习,阅读,更新了一些新的思维视野和知识体系,就自然而然从身边的人群中突围出来。
当然,这种突围并非一骑绝尘,但是起码不至于让自己陷入思维定势的泥沼,苦困不自知。
像读书这件事,虽然我一再说这不是一件很稀奇的事,无非爱好。但是我工作以来,真的很少遇见还在专业领域不断精进的同事。
大家都忙碌于工作中,每个人都有自己忙的理由,凭着过往的学识和自身从社会上打磨来的经验,够用,大家也就就此止步。最多为了有个学历,去读一个在职研究生,还选择的万金油专业,并非自己喜欢,也不是真的扎进去研究,作为一种知识体系更新的行动在进行。
再之后,各自进入新的人生阶段,有了家庭婚姻小孩,因为时间和精力的分配,就更加少把精力放到学习上了,尽管这个时候大家都明显觉得吃力,疲倦,瓶颈。
大家都说的卷,其实不过是拿时间在耗。把在岗时长当成是卷评价维度。这其实也是管理者们不更新自己的思维,观念,凭经验做事的一个验证吧。
从这个角度来说,其实真的没必要焦虑,因为我们看到了卷的真实其实不是时长,而是真的去进行有一些实质性的提升和改变,会大大超越大部分卷时间的人。
至关键的还是要和自己比。只有和自己比,才知道自己到底是在胡乱跟着卷时长,还是在做一些有效的提升和积累,毕竟在工作中用加班时长可以骗得老板同事,但是自己有没有真正的提升是骗不了自己的。
说到这,就又想起了一个例子。
每年的公考。每年参加公考的人数有上百万,很多人会觉得自己在这个人数中的比例中,很可能考不上而放弃,或者复习不走心。但其实,这一百万人中,究竟有多少是认真复习的。
绝大多数都是陪考的。
所以,卷也是,大多数的卷也不过是陪卷而已。
想明白了这个问题,那就更应该找准自己定位,坚持自己方向,去做有效的卷,不着急,慢一些,不停就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