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5-21

学霸养成记——听Jenny讲故事
转眼,已经到了最后一节课,两个月以来圈妈讲堂所有人的陪伴已经渐渐养成了习惯,每天打卡作业,每周准时守候在手机前准备听圈妈的课,可欢乐的时光总是短暂的,课程终于还是迎来了毕业典礼,极其的不舍。
记得六度空间理论里说到通过间隔六人就能认识全世界的任意一个人假设一个人能认识25个人或以上,那经过7次介绍之后(间隔6人),这个星球上任意两个人互相联系的桥梁平均需要通过6.6个人。而 了解到圈妈讲堂是个很机缘的巧合,两年前,我朋友和圈妈是萨提亚工作坊的同学,而我无意间提到我想学思维导图,于是就介绍给我圈妈。
开课之前,思维导图是我一直很感兴趣的工具,去年的时候也有跟着孩子们一起听思维导图课,自以为
地好像会画,但是真正用起来会发现多数时候想不起来用。我反思了一下原因,因为我对思维导图还是停留在工具层面,画,容易,想,很难,这里的想其实就是思维层面,如何让工具扎根大脑,如何遇到机会第一时间想起来用它,这才是思维工具的最终归宿,才是学以致用。于是,我才明白,我对思维导图并不算会用。所以,果断报圈妈的课。
课程开始后,我发现我幸运的来到了学霸圈,圈妈、助教小姐姐、学霸小姐姐的优秀的导师团队,还有同学们也都很厉害的学霸,果然还是抱团学习动力更强。伙伴们是我对标学习的对象,画图时围绕圈妈的指导标准、借鉴其他同学的优秀作品,反思自己哪里需要改进,如何能做得更好。
除了有趣的伙伴,还有深入浅出的课,我本来是带着问题来的,但是在上课期间,我的这些问题随着课程深入一步一步自行找到答案了。不仅如此,我还收获了比期望的更多,比如思维导图做计划那节课,对一直模模糊糊的时间管理有了新的认识,时间管理四象限本来就一知半解,后来听了“最重要目标”原则,一下子豁然开朗,这两点就搭建了联结。
在学的过程中,还发生了一些有趣的事,我圈里不少人会画思维导图,但是我发现他们画的不符合思维导图的标准和原则,于是就忍不住想提醒别人,“你这个不算是完全意义上的思维导图,因为你没有做信息的提炼,一线一词,你这只能算是信息图。。。。”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初衷并不是想挑别人错,给别人找茬,而是实在就图论图,但是就是忍不住想提醒。
接下来的日子,我还会继续我的思维导图之旅,自己多画多用,同时分享给身边的学生们和朋友们。
故事的最后,感谢一下导师团队,圈妈、助教、学霸小姐姐精彩的课程,同时感谢所有学员们的陪伴,我相信不久之后六度空间理论还会发挥效力,我们江湖再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