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心理简友广场

林黛玉:“我交朋友从不看他科考行不行,反正再行也没有我爹行。”

2023-05-08  本文已影响0人  刺猬的树洞

越剧《红楼梦》中,有一段很好听的唱段,演出宝黛钗之间的感情纠葛和三观差异。

宝玉不愿迎来送往去陪客。

宝钗劝说他:

常言道主雅客来勤,

谁不想高朋能盈门。

如今你尚未入仕林,

也该去会会做官人。

谈讲些,仕途经济好学问,

学会些,处世做人真本领,

理应该,百尺竿头求上进,

怎能够,不务正业薄功名。

宝玉的反应是:林妹妹从来不讲这些混账话。

那么,林妹妹果真是清高脱俗,厌恶仕途经济吗?

说实话,宝黛钗湘以及现实生活中我们所有人,很少有人真的喜欢去搞仕途经济,因为这本是一场最激烈的社会竞争,竞争就会带来压力,会有失败的风险。

跟姐妹们一起赏赏花,打打牌,说说笑笑多有趣,谁愿意写论文,书策划,陪客户,拧螺丝?

但每个人都有责任为自己和所爱的人争取更好的生存空间,那就无法逃避社会竞争。

宝玉大观园里的岁月静好,是因为元春在负重前行。这一点,黛玉甚至比宝钗更清楚。

元春省亲宴上,众姐妹写命题作文,每个人的格局显露无疑。

精明如探春,诗里的主角是自己:“精妙一时言不出,果然万物生光辉。”

国子监祭酒的女儿李纨在审题上更胜一筹,“珠玉自应传盛世,神仙何幸下瑶台”,明白应制诗应符合颂圣主题。

参加过宫务员考试培训的宝钗,写出了“文风已著宸游夕,孝化应隆归省时”的句子,将本次活动主题拔高到社会价值观引导上。

而黛玉的两首诗,一首是从元春的角度写的,共情了元春归省的心情,同时符合应制诗主题。

另一首代宝玉所作《杏帘在望》:

  杏帘招客饮,在望有山庄。

    菱荇鹅儿水,桑榆燕子梁。

    一畦春韭绿,十里稻花香。

    盛世无饥馁,何须耕织忙。

元春看了,喜之不尽,为啥?这首诗,最适合带回去给皇帝老公看,这首诗颂得是太平盛世,是“国有乾隆,谷不生虫”。宝玉前面三首,都在说这园子多么奢华,住着多么舒服,辞藻再美,立意差了十万八千里。

你看,黛玉不是不懂人情世故,不是搞不来仕途经济,恰恰相反,她是大观园里最会搞仕途经济的,迎探惜全靠自学,宝玉是认识黛玉以后才去跟着儒生贾代儒上学,黛玉启蒙时,她爹就给请她了位进士进行一对一私教,宝黛初见之时,她就读完了科考的初级教材《四书》。

黛玉从不催着宝玉学八股文,科考上进,不是因为她讨厌这些东西,而是因为:一是,她对这些祛魅了;二是,她尊重宝玉的选择。

她不反对宝玉科考,但也对这个事没有滤镜,没有特别的情怀,不像贾政,宝钗一干人,对于自己没有到达过的远方,格外憧憬。

科考卷王的孩子,从小家里来往的,都是卷王,见惯了,不稀罕。

不止婚姻有围城,职业有围城,科考内卷也有围城。

帝王家的王子公主向往平民生活。

出生入死功成名就的英雄人物,都希望儿女过普通的日子。

黛玉身为女儿身,从来没有科考的入场券,但林如海依然请进士给她当私教,她学习,就不是为了科考这个目的,而是为了培养格局和处世能力的。

已知乾坤大,犹怜草木青。

因此,与身边那种“唯成绩”一元化评价的观点不同,她对人的评价是多元化的。文学才华也算长处,心底善良、共情能力强也算长处。

与宝钗相比,黛玉待人,没有什么控制欲,更尊重别人的选择。

就比如香菱学诗。

宝钗体贴香菱羡慕大观园的心,将她带入大观园,同时,又有种家长对待孩子的“都是为你好”,“学什么诗,先在贾府这边搞好关系要紧。”

黛玉则是,你想学,我就教。你有你的待完成愿望,我有我的成人之美之心。

对宝玉,就像这越剧唱词里的,宝钗的爱是规劝和改造,黛玉的爱是尊重和接纳。

这就是金玉良缘和木石前盟本质的不同。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