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年的暑假
不知不觉暑假早已开始,七月过去了大半。对于孩子们来说每年的七八月是他们最向往的吧,两个月假期,不用早起上学,不用熬夜看书,最畅快莫过如此。大学毕业后,这种悠闲的暑假时光于我再也没有任何关系了,我从学生蜕变成上班人,从盼望暑假变成等待周末,只是所期盼的那个假期,从两个月变成两天,学生到社会人的转变,总是要失去些什么。
人总是这样,失去的东西总是最好的,没有了暑假,我只能偶尔回忆,用记忆里的片段填充思想的空白。那些年满是青春味道的暑假,那些年无忧无虑的时光,深埋在记忆深处,偶尔翻出,总是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记得六月底期末考试结束后,七月份暑假便真真正正开始了。我出生农村,那时候的我们不用上辅导班,不用学兴趣爱好,不用参加各种课外活动,暑假开始就意味着正式与学校脱节两个月,关于学习的事会全部搁置一旁。七月初夏的气息还不是那么浓,所以大部分时候我们是不在家待的,三五好友要么穿梭在田间小道,要么在户外做着各种游戏。
关于学习方面,从小父母管的很严,考试成绩和老师的期末评语是评判的重要标准,所以成绩单拿回来的那几天,成绩的好坏决定了截然不同的命运。如果分数高,老师评语写的好,那就有了放肆的资本,想怎么疯都没有用问题,但如果成绩一般,甚至出现班级排名后退等现象,那接下来的几天只能乖乖在家捧着书本,一本正经的“努力”学习。好在成绩风波只产生几天影响,几天以后,爸妈忙于工作无暇顾及太多,我们又随心所欲做自己的事,尽情挥霍着暑假大把的时间。
随着气温一天天升高,夏的暑气一天天浓厚,如火的骄阳炙烤着大地,到处是知了声声的鸣叫。烈日炎炎,我们也只能窝家里看电视了,从《西游记》到《还珠格格》,《白娘子》,这些每年暑假必播剧陪伴了我们一年又一年,虽然故事情节能倒背如流,但仍是百看不厌,仿佛有它们,才是暑假。那时候,我们几个要好的伙伴,每天黏在一起,轮流去各家看电视剧,虽看着熟悉无比的剧情,但每天能一起看剧,就能让我们激动不已。
七月中旬时,暑假中最艰苦的十几天不约而至了。我们那边种的是水稻,每年两季,暑假是收割再播种的季节,既要抓紧将田间熟透的水稻收割回去,又得再插秧栽种下一季的稻苗,我们将这几天称作“双抢”,抢收抢种。因为收割和播种最佳时节就那么十几天,耽误了就会错过最佳时间,影响收成。
每当“双抢”开始时,日子就没有那么舒适了,虽然还是孩子,但也得帮着大人一起在田间干活。早晨天刚蒙蒙亮田间已是一片热闹景象:远远望去,到处是一片金黄和碧绿,有的在收割金黄的稻子,有的在水田里插着碧绿的秧苗,所有人都忙的不亦乐乎,累的时候会在树荫下休息片刻,喝点凉水,然后接着干活。大点的孩子跟大人一样在田间割稻或插秧,小点的则送水端茶做着跑腿的活。无论哪里,都是一片繁忙,人们起早摸黑,只为顺利完成“双抢”。
整个“双抢”一般会持续十天左右,这十天我们跟着大人一起在田间奔波,能干的活也随着年纪增长一年年变多。记得那时爸妈总会骄傲地说,人多干活快,好像他们生了三个小孩是一个多么明智的选择。
整个“双抢”下来,每个人都会晒得黝黑,全身上下连脚趾头都没错过。虽然也会累的腰酸背痛,结束后休息几天就恢复了元气,但晒黑的皮肤却要很久才能恢复。那时候却是爸妈最佳的说教时间:“你们以后要是不好好读书,上不了大学,只能一辈子这么辛苦,一辈子过着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生活”。爸妈的话,我们渐渐地能理解了,仿佛只有上大学才能改变我们农民出生的命运。
暑假最忙的最难熬的那段时间过去后,我们又跟之前一样,看电视,玩游戏,做一切与学习无关的事。之前身体的劳累还有爸妈的说教早就抛之脑后。这样悠闲地时光持续到八月底我们就显得焦急了:两个月暑假仿佛昨天才开始就进入倒计时,老师布置的假期作业还有大半没完成,每天一篇的日记已经积累了无数篇没写…于是狠狠拽住假期的尾巴,小伙伴们相互帮助着完成各自的任务。
那时的我们不能随心所欲想买什么就有什么,但暑假结束时爸妈总会给我们准备点新衣服,然后报名第一天我们会不约而同地穿着新衣服到学校,去见分开了两个月的老师和同学,开始新一学年的学习生活…
那些年的暑假简单美好,快乐无忧,只是再也回不去了。我偶尔从记忆深处翻出来回味,然后小心翼翼珍藏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