框架式思维应用

2018-12-03  本文已影响17人  duxiaomi

第四次作业:

请你阅读以下三篇文章,选择其中一篇,说说它如何用到了框架式写作思维?也可以推荐网文或者你自己写的文章展开分析。参考1:《培训效果不好?只因你忽略这4个关键环节!》https://mp.weixin.qq.com/s/xPcwd2TnM5v0dLKUoN43bw

参考2:《如何2年获得3年的工作经验?靠复盘!》https://mp.weixin.qq.com/s/i8xe0f_lumGeQVkmZvoZJg

参考3:《到底是管KPI,还是管OKR?》https://mp.weixin.qq.com/s/P2Nlc-s49iDt1GHo55qJTw


        一口气把三个参考都看完了,第一次用幕布把三个参考都作成了导图。感觉没过瘾,又把邻居三月的三篇复盘文看完,幕布做成了一个导图。

        脑袋很晕,同样很是兴奋。在一步步的整理中,结构性思维这个概念越来越清晰。完全打破了我以往看书的习惯:通篇看完,只记住了自己喜欢的部分,晦涩难懂的词句,或者新的感念,看过就忘。

        做完导图,细细琢磨了几遍,真是真实超级佩服大叔。

        第一堂课,就让我有了这么大的转变:我从盯着聚不起来,开始放眼到了大局观。理解了大叔一开始说的:用“上帝视角”了解一个新领域。

        以参考2《如何2年获得3年的工作经验?靠复盘!》来展开分析:

一、文章结构部分:

    【一】标题定义:提问+回答。

            提问:引发人的好奇兴趣,或者正是自己同样有困惑疑问的点,让你忍不住往下看。

            回答:有点惊讶于这个回答,迫切想要点开看内容的答案。感叹号纯属意料之外的答案。

            一个好的标题,已经成功的让我点开文章继续往下看了。

    【二】开场:笑话,凯凯+三月对话引入复盘

            同时告诉大家:1、总结≠复盘;2、复盘比总结复杂。

            笑话, 一下子让氛围轻松愉悦起来,避免了教科书式的文风。让读者既感兴趣,又能把枯燥的东西变的新意盎然。

    【三】用凯凯“听听文档”为例,出色的成绩来告诉大家复盘的重要性,同时引入结构化复盘思考模型PDCA。

    【四】PDCA结束,前后呼应,以三月+凯凯对话得出结果复盘比总结更有利于思考来结束。

    【五】整篇文章氛围:幽默、轻松、生动。配合案例,通俗易懂的讲述了PDCA的复盘模式。

二、主要内容部分

    【一】目标导向很明确。

            在主要的PDCA部分,文章一环扣一环的吸引着读者往下看:

            1、成绩单,用数字来吸引眼球:新增4万人+73位+52人+500人。大家都会忍不住想要往下看,这个结果 (预定时的目标)是怎么实现的。

            2、看到PDCA一出,估计熟悉“戴明环”的人,开始心里默默的想:如果我自己去做,我会怎么做。

            3、引发读者带着自己的探索和疑问接着往下看。

    【二】过程清晰明了。

            承上启下,依然是凯凯,她是如何做好PDCA的每一步的。

            1、对于第一次看到PDCA的读者,立马给出了简单解释。即,不管新手老手,看完都能明白PDCA每个阶段意义和主要任务。

            2、PDCA四个大框架先搭好。

    【三】有问有答,回答很言简意赅。

                每个阶段,都是用的提问+回答的模式。不断填充进大框架中。

                (1)如何提问也是个很重要的一点。每个提问,都问的恰到好处,都问在了点子上。

                (2)每个回答,又体现了“上帝的视角”。告诉大家:思考问题要从多角度出发。

                    Plan中这是一件什么样的事?回答是:这件事情其实三赢:微软赢、IP营老师赢、秋叶团队赢。然后风别告诉大家3个角度,分别赢在了哪里。

                     为了达成目标,我需要做哪些事?直接给出了导图,有哪些需要准备的大项和小项目。其实就是大叔一直强调的“框架式思维”。先把要做的大项框架搭好了,小项目往里面填充即可。

                     不光给出了导图,还告诉大家做事方法,可以用日程表来排列需要按时完成的工作。

        【四】遇到突发问题,该如何提前预想到问题和拟定解决措施。

                    老师因为工作忙不能及时完成交稿?给出思考步骤和解决措施。

三、总结:

        大叔反复强调的,已经说过无数次的一点:做事情,最底层的事情全部摸透,也就搭好了基础,再接到一个项目时,你会发现逻辑是共通的。

        所以,框架式思维,不光可以用在拆解文章上,其实可以用在生活的方方面面。

        这是我第一次拆文章,还是看了群里高手牛人们的拆解才知道,原来看文章,可以这么一层层拆解来看。有点像庖丁解牛啊。还是得多练。

        这个写作营,真的是太神奇了。第4次作业,我就创了三次新:第一次使用石墨+第一次使用幕布+第一次拆解文章。牛人很多,但是,我还是最喜欢我们的组长:筝小钱老师。她很忙,确依然在坚持给群里每个小伙伴的作业点评,还私下偷偷教我怎么改善作业输出形式。组里的同学,我都很感谢你们的输出,跟着你们学到了很多。我会继续加油的。

PDCA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