卖西瓜
昨天早上,我陪爱人去买菜。我在等她的时候,看见一位老人挑着两筐西瓜,竟然想起了父母到老城卖西瓜的场景。
泸溪县城搬迁之前,我的家乡岩头河算得上是穷乡僻野。地里种的东西要换点现钱,只有走水路——坐船去县城武溪销售。
那时候临沅水边的村子,几乎每个村子有一艘船,船主通常是本村人。新城白沙“铁山河大桥”对面桥墩的位置,以前是一座石灰窑,村里人就是从离石灰窑旁边不远处上船。
有一次,父母去县城卖西瓜,还带上了我。在我的记忆里,这样的机会并不是很多。
父亲用一根扁担,挑着两筐西瓜。那时候还没有牛奶西瓜,每个西瓜至少有十几斤。父亲箩筐装得很满,再放一个就很可能要滑掉。母亲背篓里装了好几个,麻布口袋里装得更多。背篓里加上口袋里的,斤两应该不会比父亲少多少。那时候父母还很年轻,一百多斤的西瓜,就是登台阶的时候,也看不出很吃力。
那时候县城很像一个县城,很是繁华,店铺多,车辆多,人也多。没有城管,也不用争抢摊位,只要街道旁有空位,见缝插针就是。偶尔见到几个穿制服的工作人员,在每个摊位前撕下一两张票。摊主自觉配合,掏出一两张纸币交于工作人员,便可安心营生。
父亲认不得秤,也不会算账,称秤、算账的事,自然落到母亲身上。父亲在旁边看着,嘴却闲不住:“自己家里种的,称旺点没关系!”父亲老是担心买西瓜的人吃亏。“你放心,我都称得很旺。”母亲知道父亲的性格。(“旺”为泸溪客话,意思是“秤要称足些”。)
父母种的瓜,施的是农家肥,吃起来很甜。那时候西瓜种植没有规模化,供不应求也就不愁销路。没到中午,西瓜已经卖得所剩不多。可能是母亲要去买点菜和生活用品,叫父亲与我守着,等她回来再卖。
父亲开始也是听母亲的话,只是守而不卖。后来问的人多了,就守不住了。他有他的办法——认不倒秤就开估计。就是估计,他也没仔细用手掂量掂量,而只是顺便把西瓜捧在手里,顺口说个价钱。卖亏卖盈我本来也不知道,后来从母亲的埋怨与唠叨声中,我才知道父亲是个容易知足的人。现在回想一下,我缺少计算思维,很大程度是受父亲影响。
时光如白驹过隙,一下子几十年过去了。为了供我读书,父母还卖过香瓜、南瓜、辣椒、黄豆、苞谷、花生……他们用一生的勤劳,换来我今天的生活。
我要记住父母卖西瓜的岁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