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杨绛先生的《我们仨》
周日和萱去南京上课的路上读了杨绛先生的《我们仨》,才看几页就难过的心里抽痛,本来晴好的心情渐渐有些抑郁。
书是借的,问过萱两次看完没?萱说:没,看到一半不想看了。我几乎脱口而出:看书怎么可以半途而废?自己看了才感受到,那浓的化不开的对亲人的爱与思念还有作者满心的孤独,让看书的人心脏被揪住了一般,难受极了……十四岁的萱说:太悲观了。其实孩子哪里懂得一位迟暮老人的孤独。
《我们仨》共三部。
第一部题为:我们老了。
先生做了一个梦,梦见和锺书先生去散步,忽然锺书先生不见了,她急切的找寻没有找到,惊醒后看到锺书先生在身侧酣睡。先生埋怨锺书怎么不声不响撇下她一人走了。锺书没有为梦中的自己辩护,安慰先生:那是老人的梦,他也常做。先生说后来常做诸如此类的梦:梦中凄凄惶惶,好像只要能找到他,就能一同回家。
短短几行字,看到了先生对锺书浓厚的爱和深深的依恋!生命的所有就是为了找寻你和你一起回家!这份爱,好沉好厚重!拥有如此爱与被爱之人,心定是满满的,超越世俗的,无所畏惧的吧!
第二部题为:我们仨失散了。
这是先生做的一个长长的梦。梦中锺书被带走,先生历尽辛苦去找寻,在古驿道上一程又一程,白天找寻相守,晚上不得相聚,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片刻的相守就是他们生命的所有,只是见面时摸摸锺书的头,试试温度,然后就是握手休息。先生说:这是锺书故意慢慢走,让我一程一程送,尽量多聚聚,这我愿意,送一程,说一声再见,又能见到一面。直到实在走不动了:但愿变成一块石头,守望着我已经看不见的小船。锺书走了,三里河的家,已经不复是家,只是我的客栈了。家在哪?无论简屋、医院、驿站,锺书在,才是家!
先生梦中更多的是女儿钱媛,对女儿太多的依赖和心疼让我想起自己的母亲,母亲对我是不是也有这样的依赖,而我却不自知?我多想时空就此静止:父母不老,孩子年少,我也刚好!我知道这是不现实的。人到中年才能开始理解先生的孤独。
突然又想多要几个孩子了:至少萱以后不用那么辛苦,凡事有人商量,有人帮助。
阿圆59岁因病去世,去世前一天还给先生写信,告诉先生她很好,在信中教先生怎么做简单有营养,又好消化的食物。因阿圆的懂事每每先生心疼的“心上绽出血泡”,这是怎样的疼爱!我也很爱萱,有时也因她一句懂事的话或动作心揪着疼,所以很能理解先生“心上绽出许多血泡”的那种感觉!
阿圆去世对先生的打击可想而知,即使在梦里仍是:满腔热泪把胸口挣裂,只听得啪嗒一声,血肉模糊的心脏掉到了地上,寒风直往胸口的窟窿里灌,我痛不可忍,忙蹲下把那血肉模糊的东西揉成一团往胸口里塞,一手抓紧裂口,一手压在上面。每每读到这里,我眼眶酸涩,我多想抱抱先生,给她温暖和依靠!一位失去唯一女儿的母亲,痛的心都掉了!那是怎样的感受,只有经历的人才能体会吧。
第三部题为:我一个人思念我们仨
这是一部小型回忆录。从和锺书先生结婚说起,虽然其中有分离有拮据,还有那个时期特有的文革批斗和上山下乡,但回忆总是明朗而温馨的,因为回忆里锺书和阿圆都在。
文章最后:一九九七年早春,阿圆去世。一九九八年岁末,锺书去世。我们三人就此失散了。就这么轻易地失散了。“世间好物不坚牢,彩云易散琉璃脆”。现在,只剩下我一人。家在哪里,我不知道。我还在寻觅归途。
《我们仨》读了一星期,难过了一星期。先生说:我们都是平凡的人。是的,他们这一家:钱锺书、杨绛、钱媛,如此平凡,如此不凡。
读先生的书,心静了许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