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爱成长

历史的黑白

2018-08-22  本文已影响0人  a64e2444e503
老北京胡同门环

今天完结了《北洋夜行记》的阅读,

其实我从小到大,读书虽多,

但是会认认真真完全读完的,

真的是屈指可数,

可能是双子座的天性吧,

有热度,但总不持久,

最近有在慢慢不断地改进。

这本书起初是我舍友推荐给我的,

我把它归入的类别是推理小说,

也可以算是野史吧,

该书讲述的是发生在清末民国初年的一些事件。

那段清末民国初年的历史,

是清廷留下的残骸,

是民国人民经历的乱世。

我们见得多的,

是历史教科书上,

1840年近代史开端的鸦片战争,

继而掀起的一场又一场的战争,

将清廷推向了覆灭,

也使当时的中国不断丧失了主权。

我们还见得多的是,

民国初年,

各大运动的兴起,

辛亥革命,

五四运动……

还有多少仁人志士的抛头颅撒热血,

在我们的印象里,

那精练的短发女学生,

那戴着圆框眼镜的男学生,

是中国新青年的澎湃形象!

但是,

我们大部分时候阅读的历史,

都未能记载当时平民的生活,

当时驱逐出宫太监的生活,

当时最底层人民的生活。

清朝末年的灾民(摘自历史趣闻网)

历来,在我们的心中,

正史是为大统,

而野史则为臆想。

但看罢此书,

我心中久久不能平静,

其实野史存在的意义,

更多是为补正史之不足吧。

在其中,

你会看到,

当时的乞丐行乞是有组织的,

他们为了乞讨到更多的钱,

运用各种难以想象的方式使得残疾;

那时被驱逐出宫的太监,

为了寻回自己的“宝贝”,

而策划出的离奇案件……

阅读那段历史,令我痴狂不已,

原来当时的人间,

还有这般景象;

原来那个时候的人性,

可以扭曲到那种地步。

但我却喜欢,

那种透露真实的感觉,

虽然骇人但却不做作。

其实我对清末民国初的那段时间,

极其之感兴趣,

自问了好多次,

也不知具体是为何。

可能是因封建时期的王朝太神秘,

而恰恰清末民国初的这段时光,

为连接这个神秘的封建帝国打开了一个缺口,

而民国已经属于近代了,

跟现当代只有一步之遥了,

但却又已经过去了百余年了,

或许正是由于这种快要接近而又无法真正接近的状态,

让我对那段时期永远存在着一种无法言语的着迷,

但是转念一想,

有时候有面纱的人儿,

或许才是最美的,

真正撕了面纱,

或许就会变得索然无味多了。

尽数小人物的兴衰成败,

是永不会出现于名流千古的“正史”里,

因为在历史撰写者的眼里,

群体庞大,

无从下手,

并且对于推进历史的进程,

毫无意义。

但小人物的境遇,

却正是当时社会原貌的最真实体现,

也正是一个个的小人物,

才成就了一个王朝、一个帝国的基础。

就像当时社会的黑暗、人性的扭曲,

不正也在折射着清廷腐败统治的积习结果,

以及北洋政府懦弱统治下的民不聊生?

每一章节,

都有每一个事件的时间和地点,

大部分都在京城,

我都会在地图上去搜来看,

很多很多的街道名、胡同名,

都改了,

当时的天桥好像现如今都也拆了。

悠长的胡同街道

只是经常会望着手机地图上显示的地点位置发呆,

思索这里曾经还发生了什么?

这里的哪一块砖、哪一块瓦,

还记载了曾经历史的痕迹?

正史为“清”,

野史为“浊”。

“清”者传于百世,

是胜利者的记载,

或也是一家的独断!

“浊”者举步维艰,

虽有小说的成分在其中,

但记载的却是小人物的旁观。

真正的历史,

应当是用来还原的,

所谓历史是属于胜利者的言论,

只不过是顺遂了也所谓的人性罢了!

第八日打卡如下:

1.看完了《定位》

2.看完了《北洋夜行记》

3.浏览了信息流的两个网站

4.学习了专业相关的第四专题

5.运动(16分钟2.5公里,30分钟的放松与拉伸)

6.抄写了《心经》

想不断获得点滴进步的你,

也可以与我一起每日打卡,

可将打卡的内容写于下方的评论里,

点滴进步,每天看得见!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