断舍离,每天3分钟就够了
文|发愤的草莓
什么是断舍离?
断:对于那些自己不需要的东西不买、不收;
舍:处理掉堆放在家里没用的东西;
离:远离物质的诱惑,放弃对物品的执著,让自己处于宽敞舒适,自由自在的空间。
这个概念几年前从日本传入以后,一直火到现在。
因为它一下子直击要害,明显是针对当下许多人都有的“松鼠囤”现象。
在这个年代,大家不是东西太少,而是东西太多,信息过载,喜欢像松鼠一样把东西攒起来,不管有用的没用的。
如果回头一看,我们也会发现自己堆积了不少“无用之美”的东西。书柜上买了没看的书呀,微信收藏里存了没用的文章,手机里放着拍抖了的照片,心里可能还留存了影响生活质量和情绪,这些杂七杂八本不应该跟随我们的“垃圾”,扔了不更清爽?
但这个“做到断舍离”往往难以落地。
就像之前有位朋友一直追问,让我推荐更多断舍离思想的书籍。
我说山下英子那一系列的3本就足矣。看得多没用,做得多才有用!
如果你也想践行断舍离的话,我可以聊聊。因为从2016年3月7日以来发起1个月的“每天3分钟断舍离”活动之后,有些经验可以分享,这里给各位支三个招。
第一招:来群伙伴呗
很多人心里都有断舍离的想法,特别是看了日剧《我的家空无一物》之后,扔掉废物和垃圾的想法更是在心里燃起雄雄烈火。
可没过几天,这雄雄烈火就被扑灭了。
譬如,家里人说:“疯了啊,东西都是钱买的,你这是在扔钱啊!”呃,答不上, ,囧啊。好像这说法也蛮有道理,就没想改变啥了。
缺少群体的环境和氛围,要达到“断舍离”不容易。尤其当家里人和自己“对着干”,想 “断舍离”更是路漫漫其修远兮了,阻力重重。
别担心,要相信,你并不孤单,你不是一个人在战斗!---去找群小伙伴呗!
互联网真是棒棒的,轻轻松松就能喊出一群愿意一起来践行“断舍离”的战友。
大家来自中国天南地北,在物理空间上没有相遇过,彼此都不知对方长什么样,但我们就是聚到一块儿,要用各自“小宇宙”能量,合成一股极简生活的大能量。
第二招:来点简单的
当然,准备“断舍离”,一开始不能太猛,不要设置太高难度的任务。
按照习惯养成的方法来看,要一点一点地来,像细水长流那样,循序渐进才是长久之道。比如你从来没跑步,想养成每天跑30分钟的习惯,最初的阶段要把任务设置成“只要穿起运动鞋到楼下转10分钟就算成功”。
不然,一见这任务够不着,肯定还没做便摇白旗举双手喊“投降”,这就和活动的初衷相违背了。
当时的活动的介绍是这样写的:
在每天86400秒当中抽出至少3分钟的时间进行断舍离,可以是办公的台面、居家的角落、背包的内的整理,可以是公众号、手机相册、电子文档、软件的删减,甚至可以只是丢掉身边不需要用的物品或远离扰乱身心的情绪。每天运用文字简要记录过程或感受,如果有前后对比照片那是极好的!!30天后就是一个不小的成果啦!!
看到了吗,只强调每天3分钟的“断舍离”,而且要整理些啥,随你的喜好。
一天有多少个3分钟呀?算一算自己都好富有,太多3分钟了,随随便便一个3分钟就可以。
而且从这3分钟开始,很容易就沉浸了,做的时间可能更长。因为所谓“拖延”,往往是没先动手试一试开始是什么感受,当你试了觉得爽,一定停不下来。
前:
后
扔了这么多——
第三招:来些好玩的
除了有伙伴、够简单以外,活动还是需要有点好玩的吧,在玩之间又能有收获,是不是更棒呢。
所以,参与的小伙伴都适当提交点“激励基金”,不过是小小意思,每人9元凑在一起。
这些激励基金就放着。在活动结束时,会平摊给所有坚持下来的人,是不是很有趣?虽然激励基金不多,但大家都感到满载而归。
当然,“激励基金”是一部分,关键还要有打卡制度,能看到战友们彼此的进度,这是模拟了游戏化的手段。
游戏为什么能让人着迷了,有进度的及时反馈是一大重要的原因。
找到一个伙伴们都能互相查看对方成果的载体,然后把当天“断舍离”的文字或图片一并上传。做得特别出色的队友,其他人也会纷纷“点评+点赞”,这份精神鼓励,一点也不比激励基金差吧!
在这种“点赞之交”中,还能意外地找到自己的知音,继续一起奔跑在“断舍离”的道路上。
一个月下来,“每天断舍离3分钟”小伙伴们互相鼓励,共同坚持。这里节选一些和大家分享。
现在是一个物质过载、信息过载的时代,你会发现,有许多智能筛选的功能或软件正在悄悄走进我们的生活。它们自动帮我们做“减法生活”,比如只显示出我们可能喜欢的内容。
但是,物品上的断舍离,情绪上的断舍离,没办法通过机器的智能筛选而得。
有时候累积了太多垃圾,要开始清理,往往举步维艰,动不起来,好像眼前是一个超级庞大的工程, 所以要靠我们自己的双手,想要改变的心,以及无穷的智慧。
“每天断舍离3分钟”,实质上是提供给参与者一个集体反观自我的机会,寻找身边什么是可以断舍离的垃圾,慢慢去享受一种“减法”生活。
践行断舍离,请找到你的小伙伴,从简单的每天3分钟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