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在高处九章刑辩法律

从《刺》看从大学生活的校园暴力

2018-03-31  本文已影响111人  面试念念不忘
图片来源于“尚龙老师”微博

3月23日,李尚龙老师的新书《刺》终于在众多人的期待中面世,主要揭露当下的变相暴力,为校园暴力,职场暴力以及网络暴力。

前两种暴力只要以校园小说和职场生涯为主讲述,而第三种暴力以时空未来发展的趋势描绘,用小说和未来做铺垫或者说一种提醒,如李尚龙老师所说:文学足够绝望,现实的生活才有希望。

对于书中的内容,在这里不做展开,当然我很佩服他的勇气,作为国内为数不多的关注校园暴力的老师之一,他的行动力和关注点是很明确的,直指前文所写的三种暴力,同时呼吁对付这三种暴力的方法,是法律加科技,即科技推动网络发展,更需要制约网络发展,法律产生限制和约束,暴力才会渐渐消亡。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故事和经历,但这三种暴力是不会随着远方的发展而渐渐淡忘的,它如同一个暗地里的影子偷偷的提醒自己,曾经或者未来,这三种暴力会逐渐从黑暗走出来,和你打招呼,更可能亲切的拥抱你。

从校园暴力,自我性格的能力来自家庭环境,同时校园懦弱的风气助长了暴力的持续,暴力是容不得纵容的,否则它将恶浪滔天。

校园暴力说不得,告不得的劝告甚至威胁更加伤害了那颗本就被伤害过的心,只希望时光可以快些,长大了,就有最后的能力来保护自己。

处于象牙塔的大学生,也许校园热暴力已经上不了身,但更多的软暴力却比比皆是。

从宿舍说起,人本应该是群居动物,而现在则更希望是独居。大学的生活是以宿舍为单位的,所以在宿舍这个整体下又开始划分为下一个单位的团体,不是为了报团取暖,而是为了可以说“我们”。

当一个人张口闭口说“我们”时,他的语气是比平常一个人说“我”时更有底气,所以“我们”彼此助长了勇气,可以更有底气的说着“我们”一起去怎样,而故意忽视了不属于“我们”的其他人。

所以当她学习时,“我们”就必须要打游戏,看电影,当她没带钥匙时,“我们”都会间歇式的丧失听力,当她睡觉时,正是“我们”娱乐的最好时光。

有些人就是如此的讨厌,当“我们”成为了常态,她在“我们”眼中就是异类,最后她也开始怀疑自己是不是“他们”所说的异类。

图片来源于“尚龙老师”微博

人在年少时会记得谁对自己好,也更会记得谁对自己恶,所以在心里好与恶共存的日子里,开始奇思妙想,到了一定的时刻,当恶开始集攒,周围都是黑暗,都是来自“我们”的声音,自我怀疑与恶产生的自我否定会包围一个人的所有,“我们”越嚣张,而我越有一层坚硬的外壳,所以开始用更大的更多的掩藏的善来告诫自己,在持续输出的掩藏的善里,有着从前美好的经历,有着对当下自我的考量,似乎“我们”这样残废的能量是穿不透一个我的默默无闻,但却落地有声。

当宿舍中的“我们”看不惯我的时候,语言可以成为嘲讽的行动刺向我,而我却还可以像看一场拙劣的表演一样哀叹“我们”这种丑陋的东西,所以才选择惯着“我们”。

如果说宿舍看不见的暴力是一场拙劣的表演,那么班级强权带来的暴力则是一场大戏,所以此时的“我们”被赋予了鸡毛大小的权力。

绝对的权力导致绝对的腐败,每个学过法的人都听过,但在我所处的圈子里,堂堂的法学生也不过如此。

当班委拥有的权力开始针对我时,居然也是以丑陋的“我们”的面孔出现的,这是我不曾料想到的。

权力掌握在一个人手里,是可以提高效率的,但当权力掌握在三个人手里,是为了相互监督的,除非我触及到了“他们”共同捍卫的利益,当班级的上层建筑共同选择以“我们”来出面解决同学问题时,那么这个所谓的团体和班级就是个残废,而且是终生残废。

在利益的包裹下融合形成的“我们”,配之以不受监督的权力,拥有投票权的“我们”被逐步解体的个体时,每个个体选择沉默,同时希望拥有权力的“他们”高抬贵手,心生愧疚,而往往却是徒劳,所以我不怀有一点的一样,更付之以暴制暴,当言语不足以撼动权力,也不指望其他个体,尤其是学法的个体时,我愿意成为他们眼中的无理取闹来提醒他们,“我们”是可以被打败的,而且是可以将其粉身碎骨的。

图片来源于“尚龙老师”微博

大学生活是一个人的独舞,没有高中的心生和谐,彼此相互有所寄托,所以我更加怀疑高中老师所说的:如果让我选择回到过去,我会选择大学。

当然时代不同,大学所承载的个人价值是不同的,同时大学时代赋予每个人对未来的即当下的生活也是各有各的不幸和有幸,所以在以后,我也可能会告诉别人:如果让我回到过去,我会选择大学,但我更怀念高中。

其实大学生活的校园暴力更多是个人素质的集中体现,素质高者对个人要求高者,对于宿舍的“我们”是不愿意合群的,这四年里的“我们”只是针对不属于“我们”而言,到最后这种小团体的意识形态终究会成为不值得回味的经历,谁会在未来对别人说起自己的大学生活时,说当时“我们”针对他人的所作所为,但不是“我们”的个体则会嘴角一笑,对其他人说:她们真的挺搞笑的,对于拥有鸡毛大小的权力者也是如此。

图片来源于“尚龙老师”微博

李尚龙老师说:这本说的主人公不是人,而是暴力,而我想说:这篇文章的“我们”以及“我”就是素质高低的体现,所以看不惯你,才更加惯着你,谁让你素质低呢。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